12月26日,一條新聞在網上走紅。黑龍江省海倫市一邊四處“哭窮”申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一邊變相投資近億元興建政府大樓,繼去年成功戴上“貧困帽子”,今年又搬進竣工不久的“豪華衙門”。(《新華每日電訊》12月26日)
同樣走紅的還有湖南衛視新聞聯播率先報道的“縣委舊大院”現象。臨澧、衡東、綏寧、溆浦、茶陵等湖南省11個縣的縣委機關,幾十年如一日“蝸居”老舊大院。系列報在網站上引發熱評,這些縣委大院被網友們稱為“最美縣委大院”。
“豪華大樓”與縣委舊大院形成強烈的影像衝突,也成為正反分明的兩面為政為官之鏡。
這兩面鏡子,照出了群眾利益在一些縣市領導心目中的輕重。海倫一位農民就向新華社記者抱怨:“有錢蓋大樓,沒錢修水利。”湖南衛視報道的11個縣大多沒有戴上“貧困帽子”,大多不是沒有資金修建辦公大樓,而是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民生工程上。2009年,綏寧縣把原本打算修新縣委辦公大樓的2000萬元,投到抗洪救災和災後重建中。溆浦縣曾把列入財政預算建辦公大樓的1500萬元,用來修了防洪大堤。臨澧縣的教育、醫療、農村養老和安全飲水等方面的指標,在湖南名列前茅,但縣委60多年來一直蝸居在幾棟破舊的紅磚瓦房裏。這60多年,臨澧縣多次有財力有條件搬遷或新建縣委大院,但縣委決策時“選擇更多為老百姓辦事的項目”。海倫市有官員説新大樓是“沒花財政一分錢”置換來的,61年沒挪窩的湖南新邵縣也有這樣“不用花政府一分錢”的換樓機會,但縣委最終決策是:不搬。理由是考慮到“免費”的代價是讓百姓買價格更高的房子。決策天平如何傾斜在於領導有沒有良知。茶陵縣委原書記龍秋生説:“如果錢不用在老百姓那裏,用於建辦公大樓,搞得那麼豪華,住在裏面,我們感到心裏有愧,對不起群眾。”
這兩面鏡子也照出了群眾利益在一些縣市領導心目中的先後。每一屆縣委縣政府,集中財力建一棟豪華氣派的辦公大樓,完全是可以做到的。建不建?關鍵是決策人對百姓利益與幹部享受誰先誰後的考量。臨澧縣原縣委副書記黎衛平説:“機關建設和民生大事相比,還是先考慮民生。”現任石門縣委書記董嵐説:“如果縣委大院修得富麗堂皇,感覺好像改革開放的成果首先被幹部享受了。”但一些地方修建豪華辦公大樓,不僅優先考慮的是改善機關辦公條件,而且還侵害了群眾利益,或徵地補償低,或強拆,或“大樓建起來了,幹部倒下去了”。
這兩面鏡子還照出了當地官員與百姓的距離。據報道,海倫這種“窮”“奢”通吃的做法,引起當地幹部群眾的質疑。無疑,豪華大樓無形中會增加領導與百姓的距離。甚至在一些地方,因修建豪華辦公大樓侵佔了當地群眾的利益,大門保安幾乎天天要嚴防陳情群眾。相反,衡東老縣委大院白天是辦公場所,晚上是市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縣領導全部住縣委大院的宿舍,群眾如有事很方便就能找到他們。群眾的心裏都有一桿秤,如果縣領導有執政良心,不把權力用在自身享受和面子工程上,他們就衷心支援當地的工作。
作為一名經常從事監督類報道的新聞人,筆者見慣了太多的豪華辦公大樓,當看到五六個公務員蝸居在一間漏雨的房子辦公時,的確感到震撼。這兩則新聞之所以引起很大反響,就在於它反映了群眾的共同期待:執政要為民,富日子也要窮過。(吳湘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