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報告豈可一“抄”了之

時間:2013-12-24 12:48   來源:京華時報

  溫州教育局包括局長在內的6人“因公訪問”團,在其材料及考察報告公示後,招致網友質疑:花費30萬元的出訪成果,竟是一篇“東拼西湊”的9000字考察報告,內容均涉嫌抄襲網上現成資料,莫非考察的是百度和谷歌?

  群眾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網友們皆有出處的有力質疑,足以説明問題的嚴重性。遺憾的是,縱然自稱審批把關嚴格控制堪稱全國最嚴的溫州,目前其官方對此的回應,除了反覆強調該團出國審批的程式沒有問題外,卻沒有就網友質疑的報告內容抄襲有所提及。

  目前看來,出國考察的規模確實已有較大縮減,但實際考察內容和效果,也就是我們努力用嚴格程式以保證的“執行效果”,普通公眾一直無從監督。所以,幸得溫州的公開公示,讓這篇抄襲報告,暴露出“公務考察”問題依舊的冰山一角。依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但凡一處有假,就完全可能懷疑你處處作假,報告作假,那人們完全有理由懷疑,其公示內容上堂而皇之的出行目的及實際內容是否存真。更遑論,即使派出機構用心良苦,但一群只能用抄襲報告來交差的訪問者,是否真正能從考察中受到啟發,並將所學用之於民呢?

  對這樣“人神共憤”的作假行為,不能僅滿足於前期控制,更要加強後期監督及事後懲罰的力度,以鞏固“嚴控三公”的成果,讓人民看到管理機關革新的誠意和決心。

  但不幸中的萬幸是,這個別官員抄出來的公務考察報告,其實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過去的公務考察,産生於資訊閉塞、資源無法共用的封閉境況下,公務考察無異於成了“近距離學習他人先進經驗”的惟一渠道。但上述抄襲“成果”證明,在網際網路發達至今的技術條件下,即便不能親涉當時當地,也完全可以通過網路查詢、電話訪問等多種現代手段快速獲取相關資料,且效率和成本遠優於漂洋過海輾轉抵達。無需浪費就可以達到比以前更好的工作效果,理應成為公務機構的管理共識。如此,有限的公務考察就更應用在刀刃上,且刀刀須見真章。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