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就規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作出規定。這部規定對公務接待中部分頑疾開出的藥方可謂“細緻入微”:不得提供魚翅、燕窩,不得額外配發洗漱用品,不得違規實行交通管控、不得組織旅遊……一個個明確具體的“不得”,將公務接待的方方面面列入負面清單,吃住行遊都有了不可逾越的“雷區”。群眾有理由相信,隨著這部規定的落實,多年來管不住的公務接待不正之風一定會得到有效遏制。
毋庸諱言,近年來,公務接待中的不正之風愈演愈烈,公眾對之深惡痛絕。一些領導幹部借考察調研之名,順公務出差之便,到下級部門或地方遊山玩水;一些地方部門也深諳“接待也是生産力”之道,千方百計討好上級領導,盡心竭力搞好“迎吃住行遊送”一條龍服務。這不僅給地方政府財政帶來巨大負擔,也嚴重敗壞了黨風,導致腐敗滋生,助長特權意識蔓延。據報道,由古城而聞名的山西平遙縣一年“公務接待”就達到10萬人次,僅門票一項就少收入1200多萬元。而這不過是公務接待的冰山一角。
事實上,關於公務接待,早在2006年,中辦和國辦就聯合印發《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其第七條規定,黨政機關不得違反規定到風景名勝區舉辦會議和活動,嚴禁以各種名義和方式變相旅遊;第十條規定,接待單位不得以任何名義贈送禮金、有價證券和貴重禮品、紀念品,不得額外配發生活用品。這些規定可謂切中時弊,但為何不能“令行禁止”,地方又為何做變通呢?
上級單位的領導下來考察,地方接待好了,爭取項目和資金會容易得多——“跑部錢進”潛規則的盛行固然是其重要原因,但與接待制度規定中存在模糊地帶以及外在監督缺位不無關係。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約束權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權力置於陽光下。新頒布的公務接待規定,就在公開透明上下足了功夫,可謂抓住了問題的要害。比如,“接待單位應當如實填寫接待清單,並由相關負責人審簽。接待清單包括接待對象的單位、姓名、職務和公務活動項目、時間、場所、費用等內容”。看見這樣的清單,被接待者恐怕就要想一下,因為記錄在案的接待事項隨時都有公開的可能。
而基層的創造則以鮮活的案例佐證了接待新規的有效性。據報道,被稱為“全裸鄉政府”的四川巴中市巴州區白廟鄉前些年開始向社會全面公開各項經費開支以來,來白廟鄉的上級部門人員與以往相比減少了一半,即使來了,70%以上的客人都是來去匆匆,沒有在當地吃飯,不得不在鄉政府就餐的人也會主動將伙食費留下來。當地領導認為,“裸賬”讓很多客人望而生畏,生怕自己的生活費開支被公示在網上,因此,來的人也少了,“吃白飯”的情況幾乎沒有了。
因此,此次公務接待新規如果真正發揮作用,除了狠抓落實外,關鍵是要公開透明,將公務接待從暗箱裏放到陽光下,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只有在廣泛有效的監督之下,那些想揮霍國家資財的領導幹部才會有所收斂,才能有效遏制公款接待中的權力濫用和以權謀私。(孫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