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要求切實解決辦證辦戶口難問題,要求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式,方便群眾。比如,戶籍資訊明顯錯誤的要馬上改;過去登記錯誤的要主動查主動改;手續材料不全的,要提供書面清單,方便群眾減少跑的次數或者到原籍地的往返等。
顯然,這是公安部對前一階段中央媒體披露的“北漂青年為辦護照往返老家六次”“孕婦跑社區20趟仍未辦下準生證”等事件的回應。目前,一個直觀的感受是,上到國家部委,下到基層政府,對民眾呼聲的確更為重視了,也表現出了讓人欣慰的高效的行動力。“洗洗澡,治治病”的理念,有了現實療效。
但是,之所以列出公安部的具體要求,其實是有原因的。上面的這些具體要求,不涉及到複雜的技術,也不存在落實的現實障礙,只是一些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常識,甚至可以説,只是對工作人員最基本的要求。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作為主管部門的公安部,還不得不“手把手”地向下級單位落實這些常識,細想起來,多少有些“心酸”。
我們缺少的,其實不僅是常識,還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和“公僕”意識。前段時間央視曝光的基層辦事人員的臉,甚至讓廳長都感到“不寒而慄”,這正是長期的“官本位”思想熏陶出來的臉,是喪失了最基本的敬畏心和同情心的臉。正是這樣的臉,損害了政府的威信,影響了民眾對某些部門的信任。
對此,公安部也坦承,問題不是缺少規章制度和便民措施,關鍵是沒有很好地落實。當然,目前這個“沒有很好地落實”本身尚有待落實。但承認問題,是亡羊補牢、落實行動的前提。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羊圈的洞不止辦戶口難這一個,“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以及脫離群眾的不良習慣,又豈止存在於公安系統?其他部門、機構,不妨也向公安部學習,誰要刁難人,一律追究責任,效果必然不錯。
被動地“亡羊補牢”,顯然都不應該是服務部門的作風。現在正是群眾路線實踐教育的當口,能否舉一反三,主動出擊,對作風進行一次全面滌蕩和清理,正是對各機關部門的一次檢驗。根治的關鍵是,要真正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以民為本”的理念落到實處。明確的理念和宗旨,加上落到實處的監督,才能全面根治群眾所厭惡的陋習。(劉志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