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忽悠”挑戰社會誠信

時間:2012-10-12 10:3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一款“國慶限量版浪漫手機”,功能與同型號普通款手機並無差異,賣價卻無端高出1000元。消費者討要説法時,商家還振振有詞,拒絕退貨。可想而知,如此商業“忽悠”,消費者的國慶假期必定無從“浪漫”。

  自打有了小品《賣拐》,“忽悠”這個來自東北的詞兒,人們便不再陌生。那些“忽悠”來“忽悠”去的事兒,在現實生活中也不鮮見。現今隨處可見的樓盤廣告,“藝術加工”的水準更是不同凡響:挖個水池便是“東方威尼斯”,地勢低窪卻道“私屬領地”,四週荒蕪竟稱“簡約生活”……

  據説“忽悠”原稱“胡誘”,是指有意設置陷阱,引人入彀。如果説舞臺上的“忽悠”是詼諧逗樂的輕喜劇,那麼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忽悠”就是名副其實的欺騙和圈套了。只不過,與當年的小品相比,“忽悠”的範圍更廣、手段更“黑”、性質更劣。

  值得警惕的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今天,竟也不乏觸碰道德底線的“忽悠”。有的政府部門為遮“丟臉”事兒,不是三緘其口,就是説東道西,“忽悠”社會;有的不法商家為飽私囊,不是價格欺詐,就是假冒偽劣,“忽悠”消費者;有的無良之人為取不義之財,不是坑蒙拐騙,就是巧取豪奪,“忽悠”平民百姓。

  “忽悠”盛行的背後,是社會道德水準的滑落。有人為“忽悠”者如此畫像:臉皮厚,哪怕身敗名裂;心腸黑,逮誰“忽悠”誰;嘴巴巧,慣於顛倒黑白。這説明,現實生活中為了一己私利不惜毀滅人格、放棄道德底線的人,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副什麼嘴臉。

  莫要小覷“忽悠”者的危害。擅長“忽悠”者對社會文明的挑戰,對社會誠信的戕害,不言而喻。更有甚者,有些地方、行業肆意踐踏公德和法度,“忽悠”到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的地步,令民眾對什麼都不敢相信,對什麼都抱有戒心。在這些地方,社會豈能妄言和諧?

  屢屢發生令人心寒的“忽悠”事兒,透出的是國民性悲哀。建設誠信社會,就是要在道德上恪守“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這個金科玉律,就是要在制度上做到“用誠信擔當責任”。

  “忽悠”有術、有道,也“有效”,然而有限。不少自以為聰明的“忽悠”人,反誤了“卿卿性命”便是前車之鑒。也許,讓“忽悠”這個民間俚語回歸“調侃”“戲耍”的舞臺意義,用以鞭笞那些道德失范之人,不再瓜葛社會上的歪門邪道,才是人們真心的期盼。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