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後,是指改革開放30年之後的中國。前年,我們已舉國紀念改革開放30年,其中甚至包括紀念恢復高考30年、紀念深圳特區30年等重大歷史節點和重大歷史事件。
60後,是指60年大慶之後的中國。去年,我們亦已舉國紀念國慶60年。
30年、60年,都是中國翻天覆地、永載史冊的大事件,同樣,都是世界發展史上翻天覆地、永載史冊的大事件。
國慶已至。我們現在面臨的課題是:30後、60後,中國何處去?中國如何發展?
國民期望,百姓盼望,能在以下諸方面大發展。
改革大發展。改革是中國當代前進、發展、巨變的原動力、推進器。這一點,國人服膺,舉世認同。改變一切過時的理念,改變一切過時的路徑,改變一切過時的舉措,改變一切過時的技術,銳意創新,開拓進取,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甚至摸著石頭過河,這就是近30年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發展軌跡。前不久總書記親臨深圳30年紀念大會重申這一點,總書記再一次代表國人道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開放大發展。打開國門,八面來風。向世界展示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以博大的胸襟大膽吸取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以宏闊的視野讀取現代文明創造的一切技術、經驗和套路,有漢唐氣度,有大國風范。這就是中國30年開放之路。雖然打開窗子在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也會飛進蒼蠅蚊子,但高度閉塞的屋子只能是死水一潭。開放式發展,也是30後、60後的中國堅定不移的抉擇。
可持續發展。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高新科技社會,是物質文明大發展的社會,但同時,也應是精神文明、文化大發展的社會;是迅速創造社會財富的社會,但同時又應是有序發展的社會,是高度注重環境保護注重生態文明的社會;是一個高度注重當下發展的社會,同時也應是注重子孫萬代發展的社會。不能一味GDP崇拜,不能一味物欲至上,不能短視、短期行為盛行,不能竭澤而漁,不能透支未來。我們期望30後、60後的中國,真正走向一條經濟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多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包容性發展。即更多地注重社會公平正義,防止嚴重的兩極、多極分化,反對更多的寡頭通過不擇手段或公開或隱蔽地集中和聚斂社會財富,嚴格控制“基尼係數”的升降浮沉。充分認識到社會是全體社會人的社會,更多地以人為本、以民為本、以所有社會主體為本,讓改革開放、社會發展的成果為全體國民共享。創造一個和諧發展的文明社會。比如在充分遏制高房價的同時,加強社會廉租房等的建設。讓全體人民有“享”,接受“包容”。當下的30後、60後中國,這一點,尤為重要。
主權型發展。即對內大發展,對外硬腰桿。在國際關係上,永遠不稱霸,堅決摒棄“超級大國思維”,始終注重于人類共同發展,另一方面,決不允許任何人幹涉我國內政、主權、領土完整,堅持國格,既有理有利有節又在關鍵問題上毫不妥協,長國人志氣,長中華志氣,泱泱大國,堂堂之陣,正正之旗,在30後、60後的中國上空永遠獵獵飄揚。
中華五千年,不屈發展史。謹作此五願,慶賀國慶61周年,祝願中華更振興更發展更優更富強。(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