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入園難”系列報道值得期待

時間:2010-07-27 07:53   來源:紅網

  讀了7月26日《新京報》刊登的文章《幼兒園成權力部門福利 政策傾斜令公益性漸失》後,我感到既振奮,又沉重。
  
  我振奮的原因在於:“入園難”早已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民生話題,以至於溫家寶總理在7月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都不得不針對這一問題做出指示;曾經反映過“入園難”現狀和探索過“入園難”解決之道的媒體也有不少,但這些媒體的報道大都因為不夠深入而沒有對問題的解決起到理想的推動作用。26日《新京報》所刊文章則一針見血地指出:“入學難”的根源在於“幼兒園成權力部門福利,政策傾斜令公益性漸失”。而且,《新京報》接下來還會推出系列報道,來探討“‘托幼’公益性如何漸失”、“‘入園難’問題如何解決”等問題。有了如此深刻的立論和週密的策劃,《新京報》的相關報道必將引起全社會對“入園難”問題的廣泛關注與深入思考,這些報道也必將會對解決“入園難”問題起到前所未有的助推作用。
  
  《幼》文針對“入園難”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質疑:為什麼財政投入只集中在少數幾家公辦園?為什麼最好的公辦園裏都是“條子生”?為什麼優質教育資源向權貴傾斜……在我看來,這些深刻而極具膽識的質疑,句句震耳發聵,句句直擊要害,句句發人深省。
  
  為什麼財政投入只集中在少數幾家公辦園?因為公辦園以“條子生”為主;為什麼最好的公辦園裏都是“條子生”?因為“公辦園”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已經被“條子生”的父母們壟斷了;為什麼優質教育資源向權貴傾斜?因為權貴們掌握著優質教育資源的分配權;為什麼“入園難”問題存在已久卻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有效地解決?因為權貴們不愁自己的孩子沒園上;為什麼權貴們會“飽人不知餓漢饑”?因為權貴們缺乏“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的意識。
  
  如此環環相扣,因襲推導下去,“入園難”就恐怕不是一個簡單的就學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到社會公平和當權者施政理念的大問題了。
  
  若干年前,當我們都在為“上大學難”而焦慮不安時,誰會想到,隨著社會的發展,會出現“入園難,難於上大學”的情況。而現在,當“入園難”不容回避地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難道還會拋開經濟與社會環境不談,只認為“入園難”是一個單純的教育問題嗎?
  
  豈止是學前教育,就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資源分配不均也早已不是什麼秘密。校際間有“重點校”與“薄弱校”之差,校內又有“重點班”與非“重點班”之別,而權貴們的子女有幾個被“重點校”、“重點班”拒之門外了?教育投入不足是事實,可是,既得利益者們的不作為難道就沒有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排八、九天的隊為孩子入園報名,花大量的精力、財力為孩子“佔坑”,通過交“昂貴”的“贊助費”為孩子換取入學機會,諸如此類的人群中,誰見過權貴們的身影?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換句話説,如果教育不公平,社會公平的基礎就動搖了,這個社會就會讓許多生活在底層的人感到無奈和無助,從而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想到這裡,我的心情就會莫名地沉重起來。
  
  《新京報》將要推出系列報道,這一舉措無疑是適逢其時的。而《新京報》將要推出的系列報道會引起怎樣的社會反響、會對解決“入園難”和實現社會資源公平分配起到多大的助推作用呢?
  
  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