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分析説,東莞的洗腳業吸納了十萬左右的女工,這些女工基本來自於工廠流水線。對於棄工廠選沐足技師的原因,普遍答覆是“工時短、工資略高、長見識。”這三大原因揭示出工廠勞動密集型企業競爭不過服務業,哪怕是最不“光鮮”的洗腳技師。(20日廣州日報)
打工妹紛紛跳槽,瞄上了曾經在自己和別人眼裏並不“光鮮”的職業,當起了沐足女,其中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甚至不排除勉為其難的成分,卻體現出隨著時代的變遷,勞動者的權益和尊嚴意識漸漸覺醒,他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和努力展開突圍。
坐機關辦事,做工廠員工,當學校教師,等等,這些往往被公認為體面的工作,而按摩、足療等被世俗地認為很“低下”,然而,隨著就業、分配、勞動保障格局的變化,打工者們越來越體驗到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作沒有等級、貴賤之分,收入分配、勞動條件、休息權利等沒有必要保障,體面和尊嚴其實根本無從談起,否則,就只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打工妹這種觀念的轉變和選擇的轉型,固然有迫於宏觀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衡、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社會公平機制欠完善的背景,也有加工製造企業管理文化方面存在缺陷的因素,無疑要求政府、企業、相關部門在反思的基礎上順勢而為,推進制度革新,不只滿足於有限的薪水增加,同時更要重視其他各方面權利能夠公正、平等地實現,從而做到不分職業、崗位,勞動者都能更體面、更有尊嚴地工作、生活。這是實現勞資和諧、社會和諧的根本所在。 (范子軍 原題:打工妹轉當洗腳女是種悲劇式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