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時評:《中國互聯網狀況》見證“中國責任”

時間:2010-06-09 07:58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日發表《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見證了我們這個世界上互聯網使用人口最多的國家、16年來互聯網快速、健康、有序發展的歷程。從中,我們不難讀懂“重視”、“自由”、“安全”……更能通過這些關鍵詞,讀懂一份沉沉的責任、一份滿滿的自信。

  重視——

  中國政府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對于加快國民經濟發展、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加速社會服務信息化進程的不可替代作用,高度重視並積極促進互聯網的發展與運用。

  我國把發展互聯網作為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投入大量資金,大力推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政府積極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政府,十分重視互聯網的監督作用,對人們通過互聯網反映的問題,要求各級政府及時調查解決,並向公眾反饋處理結果。

  自由——

  中國公民依法享有互聯網上充分的言論自由。

  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健全相關立法和互聯網企業服務規范,不斷完善公民網上個人隱私保護體係。

  中國政府鼓勵和支持發展網絡新聞傳播事業,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新聞信息,同時依法保障公民在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安全——

  互聯網信息的自由流動與安全流動是相互依存的整體,應在保障互聯網信息安全流動的前提下,實現互聯網信息的自由流動。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維護互聯網信息的安全流動,積極引導人們依法辦網、文明上網、正確用網。

  中國依法管理互聯網,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法定職責,依法維護公民權益、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

  以上列舉的白皮書內容,不足以反映全貌,卻也可“窺一斑而知全豹”。正是有了“重視”,才有了發展;有了自由和安全的辯證融合,才有了今天蓬勃向上的中國互聯網。更重要的,通過這些關鍵詞,筆者讀懂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國家責任、媒體責任、公民責任。回首來時路,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到發展出舉世矚目的成就,靠的不就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一支負責任的媒體隊伍、一群負責任的公民嗎?

  16年來,互聯網這個人類智慧的結晶,已經逐漸成為我國人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仍有不足,但我們已有了自信、有了能力。

  白皮書中提到:中國政府將努力在未來5年使中國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45%,使更多人從互聯網受益。而且,我們還會承擔國際責任,白皮書也提到:中國主張各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互聯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承擔維護全球互聯網安全的責任,促進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無疑是一份見證,見證了一個發展歷程,也見證了一份“中國責任”、一份“中國自信”!(中國臺灣網評論員 趙靜)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