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讓漢語成為重要主題
新華網北京8月15日電(記者李惠子 王思海)悠久的中華文明因奧運再度引起全世界的矚目,作為中華文化載體的漢語,其使用價值正在提升。中國漢語推廣官員15日對中外記者表示,北京奧運期間,漢語正成為重要主題。
位于奧運村商業街的中文學習區,是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漢辦)主辦的專供在奧運村里生活的外國運動員、教練員以及官員們學習中文、體驗中國文化的區域。
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幹事、國家漢辦副主任趙國成15日在北京國際新聞中心發布會上說,目前已有3000多名外國運動員在這一間只有50平方米的小屋內學習了簡單實用的漢語。
“中文學習區很受歡迎,很多外國運動員在這里只能待15分鐘,最長也就40分鐘。”趙國成說,運動員學習拼音,以及一些最實用的常用短語,這對運動員在北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前來學習中文的運動員來自美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眾多國家。小屋中,“你好”、“謝謝”等跟讀聲此起彼伏。與奧運比賽項目有關的常用會話也是經常教授的。
除了作為漢語速成學習的課堂,這里的“中國文化體驗區”和“漢語學習資源區”提供了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教材。溫馨小屋內的兩張中式條案,牆上懸挂的水墨山水、京劇臉譜,案上的幾支毛筆、幾頁宣紙和空氣中淡淡的墨香,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外國運動員在這里可以學寫毛筆字、彈古箏、下象棋。
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奧運村新聞發言人鄧亞萍15日說,中文起名是中文學習區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目前已有350名運動員在這里起了自己的中文名字作為留念”。
“四十四只石獅子……”日本代表團官員柳谷直哉正努力隨幾個中國志願者學習中文。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副部長丁百之此間表示,中文學習是北京奧運會文化展示的一個特色,“前幾屆奧運會都沒有安排這樣的文化活動”。
趙國成說,國家漢辦很早以前就開發過一些關于奧運的教材,比如《奧運漢語100句》,去年又開發了更簡單的《奧運漢語30句》。“這是非常簡便的一個小冊子,已經印發了100萬冊,發給外國運動員,以及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士,包括在機場發放。”
他提醒大家,手機最近會收到國家漢辦的慰問,以及一些最簡單、日常的漢語用語。“希望通過手機這個渠道給外國運動員提供一些幫助。”
各國的不少孔子學院也參與了奧運工作。趙國成說,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孔子學院,被新西蘭奧委會指定為專門為本國來中國參加比賽的運動員、教練員提供中國文化、漢語培訓的專門指定機構。其他的一些孔子學院也承擔了同樣的任務。今年第七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的主題是“激情奧運 快樂漢語”。
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帶動了全球漢語學習的熱潮。中國從2004年起,在海外設立以教授漢語、傳播中華文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孔子學院。它借鑒了法國的法語聯盟、德國的歌德學院以及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學院的經驗。
截至2008年7月30日,全球已啟動孔子學院(含孔子課堂)262所,分布在75個國家和地區。世界排名前200位的著名學府有38所大學建立了孔子學院,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墨爾本大學、聖彼得堡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等。目前還有58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機構提出了設立申請。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近3000所高等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世界主要國家漢語學習人數正以50%的幅度增長,全球漢語學習總人數達4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