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村:這裡是我們的家 大家生活在一起很融洽

2008-08-05 08:35     來源:新華網     編輯:李丹

  新華網北京8月4日電(記者 俞瑋 夏小鵬) “奧運村太棒了!”,“這裡有美味的食物、服務設施齊全!”,“人們都很友好,大家生活在一起很融洽。”在奧運村,這是記者最常聽到的幾句話。
  

  隨著入住代表團的增多,凸顯“中國元素”的奧運村成為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平臺。位於國際區的中文學習區是“村民”們飯後常去的地方,彈古箏、下象棋、寫毛筆字……中國傳統文化引起了大家濃厚的興趣。摩爾多瓦游泳運動員古塔會説五國語言,自從在村報上看見巴西運動員把中文名“柯塞斯”和“護國”寫在胳膊上的照片後,他就“謀劃”著想給自己也起個中文名字。在他眼裏,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寫漢字如同畫畫,非常奇妙。“我叫谷奧同,取意‘同一個奧運,同一個夢想’。”他拿著寫好的名字向記者展示,併為自己的姓氏與眾不同而開心不已,“聽説長城是中國古人用磚一塊塊堆砌起來的,有時間我一定要去看看。”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這是近年非常流行的《中國話》裏的兩句歌詞。為了把中國話濃縮呈現給世界人民,中文學習區主要教授實用的《奧運漢語30句》,並採用電子互動的漢語軟體教學。軟體共分六個級別,每個級別十章,每章都有整體理解、錄音比較和跟蹤模倣三個環節。所有環節結束後還為學習者提供書寫、發音等練習內容。加拿大舉重運動員弗朗西斯每次來都會上一個小時的課,並且堅持讓大家叫他“郭福安”,是中文學習區出名的“好學生”。他説,住在“村裏”一點也沒有陌生感,如果遇到不懂的,志願者或者其他“村民”都會熱心地幫他解決。

  義大利自行車隊領隊卡薩週游過多個國家,這次參加北京奧運會是他第五次來到中國。記者遇到他時,他正在國際區的照相館拍攝證件照。“我想辦個臨時駕照,趁這次來北京,再去一些我沒去過的地方轉轉。”他説,世界上有著古老文明的國家並不多,埃及、瑪雅、古羅馬都曾在歷史長河中輝煌過,而中國的五千年文化更是具有獨特的魅力。奧運村裏不僅有朱紅色的大門、明朝修建的龍王廟等古色古香的建築,也有現代交通工具和服務設施,是“中國元素”和“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

  奧運村裏唯一的美發沙龍吸引了不少顧客光顧,24把椅子、3個美容間和3張美甲臺全力為“村民”們打造亮麗的形象。據美發店負責人吳茜介紹,運動員及隨隊官員剪髮全部免費,燙染、護理等項目費用為100至400元不等,所有工作人員都會用英語與顧客交流。韓國代表團的理療師洪聖林(音)很喜歡趙師傅設計的髮型,稱這是韓國現在流行的樣式。澳大利亞女子曲棍球運動員哈德森簡單進行了洗吹護理,她説,洗髮水的味道和品質都不錯,毛巾也全部採用一次性環保材料,感覺很好。來自剛果(金)的運動員基卡亞正在等待剪髮的同伴,他指著一名女店員的“五環”髮型不無遺憾地説,他的寸頭無法讓他體驗奧運村的理髮技術,但是如果有機會,他願意嘗試一下“五環”造型。

  中國美食享譽全球,奧運村裏的百餘種食物給各國運動員提供了一個品嘗佳肴的絕佳機會。巴西籃球運動員哈辛托連連發出讚嘆:“中國食物太好吃了!特別是這兩天吃到的蔬菜炒飯。” 烤鴨是紐西蘭划船運動員托德的最愛,當記者告訴他“全聚德”是北京有名的烤鴨老字號店時,他興奮的表示一定要去嘗嘗。古巴代表團官員奧維多對奧運村餐廳裏的“咕咾肉”情有獨鍾,並讚揚志願者的服務熱情、週到。第一次來北京的墨西哥代表團成員莫妮卡説,食物種類豐富,而且餐廳離住宿區很近,非常方便。

  交換紀念品是奧運村裏的保留節目,北京奧運村特意在國際區設置了交換店,分為展示區、環保角和紀念章售賣三個區域。展示區墻壁上挂著從1988年首爾奧運會到北京奧運會不同屆別、不同項目的紀念章。運動員們進入店裏的第一件事通常都是直奔展示區,尋找自己的運動項目。紀念章售賣區裏的物品琳瑯滿目,其中,12生肖和為水資源保護計劃設計的鳥巢鋼紀念章最受“村民”歡迎。目前,交換店會給運動員免費發放一件由5個回收的塑膠瓶做成的體恤衫,等到奧運會開幕後,“村民”們將可以在這裡互換紀念品。

  3日入住奧運村的中國射擊隊運動員張鵬輝非常讚賞這個安排,他告訴記者,紀念品交換店是雅典奧運會所沒有的,“奧運會是我們運動員的節日,大家可以在這裡相聚,互相交流,增進友誼。”

  從古希臘流傳下來的奧運會雖然沒有改變體育競技的本質,但是已經逐漸演變成為一個“地球節”。無論輸贏,每個人都是這場盛會的重要參與者。從1990年開始,國際奧會體育與環境委員會主席帕爾施米特已經來過北京5次,奧運村裏的建築、環境和服務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來自205個國家和地區的人聚在一起,賽場上公平、公正的競爭,賽場外彼此都是朋友,這是對世界和平的一種貢獻。”施米特也對紀念品交換店讚賞有加,他認為,除了比賽,文化和友誼同樣也是奧運會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華臺北代表團副團長彭臺臨説:“2004年我也曾經率隊參加過雅典奧運會,與之相比,北京奧運會的選手村要好很多。要是打分的話,我會在A的後面再加上兩個加號。”

  “友誼是超越競爭的,我們是奧林匹克大家庭中的一員,奧運村就是我們共同的家。” 中國棒球隊隊員張洪波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