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期待杜麗能射下08第一金
新華網北京7月2日電 (記者沈楠)一支衝天的銀色手槍模型在佔滿整面牆的壁櫃里幾乎放著光,高志丹的辦公桌就在它的前面。靠窗戶的一側,有一盆節節高,透過落地窗,可以看見銀灰色外殼的北京奧運會射擊館橫臥著。作為國家體育總局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的高志丹,幾個星期前剛剛搬到了這間抬眼便見射擊館的新辦公室里。
新華社記者(以下簡稱記):奧運會的射擊館正式落成已經進入倒計時了。您看著它從地基一步步到建成,現在是什麼樣的心情?
高志丹(以下簡稱高):說心里話,我現在是壓力大于興奮。當然我也很高興,因為國家投入那麼大,我們的訓練條件改善了那麼多,而且可以驕傲地說,這是世界上目前最好的射擊館了,這說明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好,說明政府和總局對我們射擊項目的重視。但是為什麼說壓力大呢,一是因為條件好了,成績也得搞上去,這是競技體育,但是其實對我們來說在本土作戰比在國外更難打。另外一方面,這麼先進的場館建起來了,但是一套新的管理模式、運轉模式也需要建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在人員配備上,我們現在技術工人太少,比如那麼大的館你不能用人工去掃吧,只能用機器,而機器需要人來操作。再一個,這個射擊館全部是電子靶,加上空調,成本消耗、能源消耗很大,但是我們的場館專業性太強,無法走社會化,不像遊泳館、籃球館,還能辦培訓班什麼的,我們受槍法控制,有一個人打槍就必須配一個教練或者管理人員,所以如果有一百個人來打槍,我們還沒有那麼多人去配呢!所以說,2008年之後的運轉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可以辦比賽,但是國際比賽一年總共也就八九場,只能盡量去爭取,國內比賽也不能全放到這里來,那樣地方的場館又閒置了,會影響地方的發展。
記:我問過一些運動員,他們覺得這個館氣勢很大,但是太大了,不夠有親和力。他們基本上都很喜歡德國慕尼黑的那個館,不大,有些椅子甚至都風化了,但是讓人覺得親近,而且在那里往往能夠出比較好的成績。您也去過慕尼黑很多次了,能不能作一個比較?
高:我不是運動員出身,所以沒有直接的體驗。他們上次來參觀是去年7月,還沒有親身體驗過在這里打槍的感覺,所以不知道體驗之後感覺會不會不一樣。我們這個場館要滿足三個職能,一個是辦世界錦標賽,那是射擊界最高水平的比賽,得有2000人的規模;第二是滿足奧運會和殘奧會的要求,這個主要是技術性能要求高,包括燈光的亮度、靶子、電梯、座椅、轉播、網絡等等;第三是要能滿足全國射擊隊伍大集訓的要求,現在全國比賽都是分開進行的,所有項目集中到一起的話,哪個場館都辦不了。其實慕尼黑那個是1972年奧運會的館,現在辦奧運會的話已經達不到標準了,因為觀眾席、媒體席都不夠了。
記:這個射擊館應該是北京奧運會北京地區新建場館中最早落成的之一了。另外還有一個第一是大家都很關心的,那就是北京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雖然現在這枚金牌是不是落在射擊(女子氣步槍)上還不好說,但是很想聽聽您對此的態度。
高:從我內心來講,從我個人來講,我非常希望我們的隊伍能夠拿下北京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在我們參加的6屆奧運會中,1984年、2000年、2004年都是我們拿的,其中1984年和2004年是整個奧運會的第一金,2000年是中國代表團的第一金,所以我非常希望我們能延續這種光榮的傳統。從工作上來講,我們也是按照要拿第一枚金牌來做準備的。但是從對隊伍的要求來講,每一個項目、每一個隊員都存在打好開局的問題,都要有奪第一枚金牌的準備。體育比賽嘛,沒比之前誰也不知道,有可能在你之前形勢就是受阻的,所以每個隊員都要能扛起來,這樣我們才能完成整體的任務。雖然2008年的第一枚金牌很重要,但是我們總體實力的提高更重要。
記:對于第一金這個問題,我們有些運動員說得更直接,說覺得這個交給杜麗很放心。
高:從以往的大賽來看,杜麗拿冠軍的次數和概率比較高,但是第一,最後誰能上還要通過選拔、通過賽前狀態的觀察來產生,第二,體育比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通常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所以我們期待杜麗能夠打好,也期待能有更年輕的運動員能冒出來。(完)
(來源:新華網)
編輯:大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