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歡迎你——宗教場所

王府井天主教教堂
中國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而且充分地尊重每一種宗教。北京地區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北京的寺、廟、觀、堂是宗教界和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場所。其中最著名的有:天主教東堂,天主教南堂,缸瓦市基督教堂,崇文門基督教堂,牛街清真寺,東四清真寺,廣濟寺,廣化寺,白雲觀和雍和宮等。
|
佛教 | ||
|
名稱 |
地址 |
簡介 |
|
北京廣化寺 |
北京市西城區後海鴉兒胡同31號 |
廣化寺大約建于元朝,是北京著名的佛教十方叢林,也是北京市佛教協會所在地。它坐落在風景秀麗的什剎海後海的北岸,東鄰銀錠橋,西傍宋慶齡故居。整座寺廟建築嚴謹,雕梁畫棟,金碧輝煌。1989年8月16日(農歷七月十五日),這里曾隆重舉行了新塑佛像開光暨修明方丈升座儀式。2002年廣化寺內成立了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 |
|
北京通教寺 |
東直門內北小街針線胡同19號 |
在北京東直門內的一條小街深巷中,有一座北京市著名寺廟,它就是通教寺。1953年,通教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成為北京市尼眾學修及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
|
北京廣濟寺 |
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25號 |
廣濟寺,又稱“弘慈廣濟寺”,原為金代西劉林寺舊址,明代天順年間重建,是佛教著名古剎之一,中國佛教協會設于此。整座寺廟古柏蒼翠,花草溢香,曲徑通幽。 |
|
北京法源寺 |
北京市宣武區法源寺前街7號 |
法源寺始建于唐朝,位于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它不僅是北京城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剎,也是中國佛學院、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是培養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場所。法源寺佔地面積67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憫忠閣、無量殿、大悲壇、藏經閣、大遍覺堂、鐘鼓樓和東西廊廡等,共七進六院,布局嚴謹,寬闊宏大,是北京城內保存下來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寺廟建築群。 |
|
雍和宮 |
雍和宮大街12號 |
位于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整個建築布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壯觀,具有漢、滿、蒙、藏民族的特色。雍和官是漢藏文化的瑰寶,1961年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基督教 | ||
|
名稱 |
地址 |
簡介 |
|
北京基督教崇文門堂 |
北京崇文門內後溝胡同丁2號 |
北京基督教會崇文門堂始建于1870年,是美國衛理公會(美以美會)在北京地區所建的第一所禮拜堂。為紀念美以美會第一位奉赴南美洲傳教的Asbury主教,定名為亞斯立堂。崇文門教堂是北京現存最大的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整體呈半圓扇形,全部為木制結構,建築風格極為新穎別致。 |
|
天主教 | ||
|
名稱 |
地址 |
簡介 |
|
東交民巷天主教堂 |
東城區東交民巷甲13號 |
東交民巷天主堂,又稱聖彌厄爾教堂,始建于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它的規模雖然小,但是它在造型上別具特色,小巧玲瓏,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 |
|
天主教西直門教堂 |
北京市西直門內大街130號 |
西直門天主堂,是天主教北京教區四大堂中建成最晚的一座教堂。西直門堂始建于1723年(清雍正元年),西堂奉聖母聖衣為主保,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 |
|
天主教王府井教堂 |
東城區王府井大街74號 |
北京天主教東堂,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皇家賜給利類思、安文思二位神父一所宅院和空地,修建一堂,規模不大,奉若瑟為主教,被稱為北京城內第二教堂。 |
|
天主教宣武門堂 |
前門西大街141號 |
天主教宣武門堂又稱南堂,現在是北京教區主教座堂。也是北京一座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天主堂。1605年(明萬歷三十三年)利瑪竇神父曾于該處建起第一座經堂,但規模很小,後由德國耶穌會教士湯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內的第一座大教堂。 |
|
天主教西什庫教堂 |
北京西城區西什庫大街33號 |
教堂又稱北堂,是原北京樞機主教公署所在地。教堂原址在中南海的西畔蠶池口(原北京圖書館斜對面),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賜地,康熙帝還親自撰匾額“萬有真原”和對聯。1703年2月9日舉行開堂禮,命名“救世主堂”。 |
|
伊斯蘭教 | ||
|
名稱 |
地址 |
簡介 |
|
牛街清真寺 |
北京市宣武區牛街18號 |
牛街清真寺是北京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為宏大的清真古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始建于遼代統和十四年,即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明朝成化十年(1474年)奉敕賜名“禮拜寺”。牛街禮拜寺初為遼代入仕的阿拉伯學者納蘇魯丁所創建,寺院坐東朝西,殿堂樓亭主次分明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是中國古典宮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兩種建築風格相結合的一組獨具特色的中國式伊斯蘭古建築群。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