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綠色蔬菜保質保量供應奧運村

大棚里的工作人員正為“香草”忙碌著。 彭東 攝

位于延慶的農產品供應基地 來自以色列的黃彩椒
本報北京(搜吧)7月30日訊 奧運(搜吧)期間,各國運動員所吃的蔬菜來自哪里?怎樣確保這些蔬菜既安全衛生又新鮮可口?這些“奧運蔬菜”是怎樣運到城里的?30日上午,本報記者跟隨北京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探訪了位于北京市延慶的奧運農產品供應基地,詳細了解了奧運蔬菜從品種的選擇、種植、生長期的管理到採摘、挑選及包裝等整個流程。
20多個引進品種上餐桌
“我想對所有吃到我們這兒生產的‘奧運蔬菜’的外國朋友說,我們的蔬菜是安全和衛生的。”正在蔬菜大棚里工作的趙女士笑著對記者說。她工作的大棚專門生產從國外引進的羅勒香草,“羅勒香草喜歡溫暖潮濕的氣候,所以我們在大棚里培育它。”
記者了解到,為了使供應奧運的蔬菜更為豐富,滿足世界各國運動員的口味,北京市農業局特別組織引進了眾多國外新品種,像來自以色列的黃彩椒、來自荷蘭的紅色甜椒利達、香料葫蘆巴等等。在延慶奧運農產品供應基地,有26個品種就是從國外引進的。“其實,我們以前最擔心的就是香料的種植問題。”北京市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處處長陶志強表示,眾多香料都是北京第一次引進種植,不過從現在的情況看,這些新品種長勢很不錯。
29個基地供應奧運核心區
正在大棚里忙著為羅勒香草修剪的工人告訴記者,從今年5月30日起,就開始有人指導他們如何培育這個品種,他們正在做的工作是剪花,剪花的目的是為了讓它長得更加茂盛。這里的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大約8小時,包括澆水、除蟲、觀察生長情況等等。
延慶奧運農產品供應基地是北京24個農產品生產基地之一。該基地總共佔地1500畝,設有300多個防雨、防冰雹的大棚,總產量為4000多噸。這里從2004年開始引進奧運需要的品種,進行試驗示范。據北京市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處處長陶志強介紹,包括運動員村、媒體村、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在內的奧運核心區,每天需要蔬菜原料2100噸,由29個農產品生產基地提供,其中北京24個,外地5個。“這29個農產品提供地是從1000余個標準農產品生產基地中選出來的,規模大、運輸能力強,他們的生產量為每天3000噸,供應量絕對沒有問題,大家完全可以放心。”陶志強說。
這些基地都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以及ISO9000、HACCP等相關質量標準體係認證,絕大多數獲得了北京市或全國名牌農產品、著名商標的稱號,是全國、北京市的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他們有能力保障奧運農產品優質、充足、安全供應。
保證24小時內從採摘到上桌
“我們這里每天有固定的工人按照標準化的程序進行培育生產,所有的蔬菜都會先送到指定的配送加工企業,然後再送到奧運場館和奧運村。”在大棚里,作為延慶奧運農產品供應基地的負責人,北京綠富隆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會臣向記者講述了奧運蔬菜進城的全過程。
他說,這些有機蔬菜從採摘下來後,就被送往冷凍處按照品質、大小等進行等級分揀,然後再由專門的配送公司送往奧運村等奧運核心區域。從採摘到運到配送公司只要3個多小時,而送到運動員餐桌上,肯定會在24小時內,這樣就保證了這些有機蔬菜的絕對新鮮可口。
“我們在2006年12月就獲得了農業部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頒發的有機蔬菜認證,現在完全按照有機標準生產農產品,綠色蔬菜允許使用少量的農藥,而有機蔬菜絕對不允許使用農藥。”他表示,為了保證奧運食品的安全,在奧運農產品供應基地,對所有的生產和運輸過程都嚴格進行監管,建立了原材料採購制度、檢測制度和農產品安全追溯係統,還設置了安保小組和專家顧問組、協調組等各類小組,和國家有關質檢部門也開展了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