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聚焦

北京奧運會展現中國20年反興奮劑奮鬥成果

2008-08-02 09:34     來源:新華網     編輯:鐘寶華

  位于北京奧體中心的2008北京奧運會興奮劑檢測中心即將開始運作,分布在41個場館檢查站以及實驗室的一千名工作人員,將投入對參賽選手的尿(血)液取樣、分樣、處理、上機、確證等檢測流程,並在24小時內出陰性報告,48小時內出陽性尿檢報告。陳文 攝

  新華網北京8月1日奧運專電 題:北京奧運會展現中國20年反興奮劑奮鬥成果

  新華社記者

  興奮劑是寄生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毒瘤”。幾十年來,在國際奧委會的領導下,世界各體育組織及有識之士與使用興奮劑的行為展開了堅決的鬥爭。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政府和體育部門就認識到興奮劑問題的巨大危害,展開了與興奮劑的堅決鬥爭。

  20年的奮鬥讓中國的反興奮劑工作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前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主席龐德在多種場合說:“中國反興奮劑工作是世界的榜樣。”新任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主席法耶也對我國反興奮劑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國際奧委會加緊“圍剿”興奮劑

  興奮劑問題于19世紀末開始出現在體育運動中。1960年羅馬奧運會,丹麥自行車運動員詹森由于服用了過量的苯丙胺,在比賽中猝死,成為奧運史上因使用興奮劑而死亡的第一位運動員。這一事件在當時引起了國際奧委會對興奮劑問題的關注和重視。為此,國際奧委會著手研究查處運動員服用興奮劑的方法並制訂相關的制度來規范運動員參賽的行為。

  1968墨西哥奧運會開始正式實施興奮劑檢查。此後,反興奮劑成為歷屆奧運會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國際奧委會不斷增加奧運會的興奮劑檢查數量,加大對興奮劑違規人員的處罰力度,並于1991年開始執行更有威懾力的賽外檢查。1999年,國際奧委會發起成立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以加強在世界范圍內反興奮劑工作的協調一致。

  近年來,國際社會對興奮劑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在北京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計劃實施創紀錄的4500例興奮劑檢查,比雅典的檢查數量多了四分之一,比悉尼奧運會多了90%。除了在比賽結束後對獲得名次運動員實施的賽內檢查以外,國際奧委會還將對入住奧運村的運動員實施賽前興奮劑檢查,並委托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對非競賽場館,即奧運村及奧運會競賽場館以外訓練的運動員實施無通知的賽外檢查。如果運動員在奧運會期間兩次錯過興奮劑檢查,或者在奧運會期間錯過一次檢查並在之前18個月內還錯過另外兩次檢查,均構成等同于陽性的興奮劑違規行為。

  國際奧委會對興奮劑違規行為的處罰變得更加嚴厲,提出了“零容忍”政策,在今年6月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上修改《奧林匹克憲章》中關于奧運會參賽資格的有關規定。按照新規定,2008年7月1日之後發生興奮劑違規行為,被反興奮劑組織給以6個月以上禁賽處罰的人員,不得以任何身份參加下一屆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

  對興奮劑的鬥爭得到了新科技的支持。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總幹事豪曼在瑞士洛桑宣布檢測“人類生長激素(HGH)”的有效技術和方法將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準備就緒。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新任主席法耶表示,在北京奧運會上,檢測HGH的新技術能夠使運動員的血樣和尿樣儲存最多8年時間,從而增加了發現運動員作假的幾率。同時,WADA對生長激素的試劑盒嚴格控制,不允許開展相應的檢查,目的就是要在奧運會期間抓住那些敢于鋌而走險的人。

  中國清醒認識“國際公害”獲得好評

  上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體育界對興奮劑問題了解得很少。隨著我國對外體育交往的不斷擴大,競技體育競爭的日趨激烈,特別是商業化給體育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興奮劑這一“國際公害”在80年代中、後期開始波及我國。

  基于對興奮劑問題嚴重性的認識,為應對興奮劑對我國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的威脅,中國奧委會在1989年確定了對興奮劑問題實行“嚴令禁止、嚴格檢查、嚴肅處理”的三嚴方針;為配合1990年中國舉辦亞運會,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建立了符合國際標準的興奮劑檢測實驗室,並開始在國內實施興奮劑檢查;為適應反興奮劑工作的需要,于1992年成立了中國奧委會反興奮劑委員會,組織開展反興奮劑教育並進一步加大興奮劑檢查的力度等。

  中國反興奮劑的努力取得了成效。1998年曼谷亞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2002年釜山亞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6年多哈亞運會及這些年中國參加的其他大型國際賽事,中國體育代表團沒發生一例興奮劑違規事件。中國的反興奮劑工作也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和讚揚。

  同時,中國還一直參與國際反興奮劑事務並發揮著積極作用。自1999年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成立起,中國一直作為亞洲地區的代表之一擔任理事。應國際奧委會、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亞奧理事會及相關的國際體育單項聯合會的邀請,我國多次派代表參與奧運會、亞運會、單項世界錦標賽的反興奮劑工作,並與多個國家進行合作交流,提升了反興奮劑工作水平。

  嚴密措施打擊興奮劑

  在與興奮劑的鬥爭中,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反興奮劑法律法規體係,為反興奮劑工作提供了較為充分的法律依據。1995年10月,經全國人大通過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一次將反對使用興奮劑納入國家法律范疇。1999年1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關于嚴格禁止在體育運動中使用興奮劑行為的規定(暫行)》,規范了對使用興奮劑行為的處罰辦法。

  2003年,中國簽署《哥本哈根宣言》,承諾實施《世界反興奮條例》。

  2004年3月國務院頒布實施《反興奮劑條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頒布實施專門的反對使用興奮劑法律法規的國家之一,第一次把反興奮劑從行業管理的層面上升到國家管理的層面。

  2006年8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對在體育運動中使用興奮劑國際公約》,莊嚴承諾履行政府在反興奮劑事務上的職責和義務,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簽署公約的國家。在2007年2月的反興奮劑公約第一次締約國大會上,中國當選大會主席團副主席。自1985年至今,中國奧委會先後制訂了40多個規范性文件,在我國反興奮劑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將把在全國性體育社會團體注冊的所有運動員都納入興奮劑檢查的范圍,涉及58個運動項目,包括奧運會的全部比賽項目,興奮劑的檢查數量逐年增加。從1990年中國開始實施興奮劑檢查以來,數量從當年的165例,到2001年以後的每年5000例左右,再到2006年的9424例。去年更是歷史性地達到10238例,檢查數量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還于1998年領先其他國家在體能類項目中實施了血檢。賽外檢查的比例也逐步提高,1991年中國和國際奧委會同步開始進行賽外檢查,賽外檢查所佔檢查總數的比例為16·7%,2007年這一數字達到74%,高于國際平均60%的賽外檢查比例。檢查數量不斷上升的同時陽性率卻不斷下降,從最初的1·8%到目前的0·4%左右,大大低于去年國際上1·97%的平均水平。

  對興奮劑的檢測由中國興奮劑檢測實驗室完成。自1989年建成以來,實驗室連續20年通過國際奧委會、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認證,2007年檢測樣品數量位居全世界33個實驗室的第6位。在承擔大量檢測任務的同時,實驗室還開展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保持興奮劑檢測的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奧委會反興奮劑委員會經過3年時間自主開發並實施的《中國興奮劑控制質量管理體係》通過國際認證,進一步規范興奮劑控制的過程,保證工作質量,還在2005年開發建立了中國興奮劑控制信息管理係統,包括運動員行蹤信息收集管理、檢查計劃制訂、檢查官信息管理、結果管理等興奮劑控制的各個環節,提高了興奮劑檢查的科學性。

  對興奮劑違規行為依法嚴肅處理也必不可少。對體育界發生的所有興奮劑違規行為,所有涉案運動員及其輔助人員和單位都要受到相應的處罰。處罰本著依法、嚴肅、公正、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內容包括法律的、行政的、技術的和經濟的處罰。

  反興奮劑教育是防止使用興奮劑的根本途徑,因此中國奧委會始終堅持“預防為主、教育為本”的原則,利用培訓班、反興奮劑展覽等各種形式開展反興奮劑宣傳教育,普及反興奮劑知識,提高運動員、運動員輔助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的反興奮劑意識,增強自覺抵制興奮劑的能力。

  幹凈參加北京奧運會

王勵勤、王浩等宣讀反興奮劑承諾書。 中新社發 盛佳鵬 攝

  進入北京奧運會周期以來,中國奧委會按照中央領導和國務院領導對反興奮劑工作的要求,一手抓訓練,一手抓反興奮劑。

  為了增強反興奮劑的責任意識,按照“榮譽共享、責任共擔、分級管理”的原則,中國奧委會已經與所屬各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各省(區、市)、解放軍體育行政部門及行業體協簽訂《反興奮劑工作責任書》,同時明確要求各省、區、市體育部門也必須與所屬各市、地、州體育部門簽訂責任書。

  同時,興奮劑檢查的數量和對違規運動員與相關人員的處罰力度也增加了。僅針對可能參加奧運會的國家隊運動員實施興奮劑檢查已經超過5000例,並制訂周密的檢查計劃,在7月1日——27日的期間內針對中國體育代表團運動員實施全面的興奮劑檢查、檢測工作,並對重點項目的重點人員實施目標檢查,確保萬無一失;一旦發現違規事件,將根據今年3月出臺的《國家隊運動員興奮劑違規處罰辦法》,對發生興奮劑違規的國家隊運動員給以終身禁賽的處罰,對主管教練給以終身取消教練員資格的處罰。

  中國奧委會反興奮劑委員會加強對國家隊的管理,嚴格按規定採購、使用醫療藥品和營養品,重視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嚴禁國家隊運動員隨意外出就餐,防止誤食、誤服和誤用事件的發生。在嚴格管理的同時他們沒有放松教育,不但編印相關教材,還在7月組織全體國家隊運動員及其輔助人員面對國旗進行反興奮劑宣誓,簽訂《反興奮劑承諾書》。

  2007年,中國的反興奮劑工作再上新臺階。8月,國務院興奮劑問題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成立,建立了國家興奮劑問題綜合治理協調機制,各部門齊抓共管,從生產、銷售、進出口等各個環節共同加大興奮劑問題的治理力度,為反興奮劑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環境;11月,正式成立中國反興奮劑中心,我國反興奮劑組織機構進一步健全,為我國反興奮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但反興奮劑是一項長期、艱巨和復雜的工作。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面對激烈競爭,少數人在名利的誘惑下,鋌而走險使用違禁藥物的風險依然存在。中國奧委會將進一步加強運動隊的教育和管理,積極預防並堅決杜絕任何興奮劑違規事件的發生,讓中國體育代表團幹幹凈凈地參加北京奧運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