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奧運時評

小余讀報:金牌榜第一之後

2008-08-24 09:21     來源:新華網     編輯:賀晨曦

 

  專欄主持:小余

  本屆奧運會,中國金牌榜鐵定第一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人必非之。所以緊跟這個榮耀的便是各種各樣的品評之聲。如果以一種狹隘的心態來看,這裡的“摧”就是摧毀,而“非”就是非難。但是,如果換種平和心態來看,這裡的“摧”和“非”也可以理解為我們發現不足的機會和檢討提高的動力,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嘛!因此,我們歡迎切中要害的批評,不需要廉價膚淺的讚美。

  “舉國體制”是金牌榜第一後落入人們口中的首個話題,西方媒體認為中國這次的好成績全都應歸因于中國的“舉國體制”,而媒體對這個體制的看法也莫衷一是。《揚子晚報》為此進行辯護,説道,“也不是中國獨一家,別的一些國家為奪金也會不惜動用財力、人力和物力,培養優秀運動員。這‘一些’當中也包括批評中國的美國”。北京奧組委高級顧問魏紀中先生近日也向媒體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五嶽散人不這麼認為,他在21cn社區撰文,説道“舉國體育”不叫體育,以政府為主導的職業體育很難催生真正的體育精神。新加坡《聯合早報》也對這一體制提出批評,“在體育走向大眾、走向市場、走向世界的今天,帶有強烈計劃經濟色彩的舉國體制還是少提為妙。”《燕趙都市報》也覺得有些不妥,“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脫節的客觀現實並不能完整地詮釋體育精神。”

  靜止地看問題,容易讓人産生短視的錯覺,所以有必要引入歷史的眼光。人大教授張鳴從體育歷史發展的角度,指出了舉國體制的價值所在。現代體育發源於西方,落後國度的人們對此概念一無所知,因此“後發國家要想在體育運動方面迎頭趕上,勢必要走一些超常規的道路,舉國體制就是一種。”“從結果上看,這種體制不僅可以為國家爭榮譽,對各個運動項目的引進和推廣,也有很大作用。”不過他還是提醒到,“這種體制,只應該是一種過渡性的制度安排”,是一個體育發展的引子,“終究要走向全民體育和市場化的方向。”

  中國奧運代表團副團長崔大林崔大林雖然表示我國要繼續堅持“舉國體制”,但他也意識到了這一體制的弊端,對媒體解釋道:“舉國體制産生於計劃經濟時代,而現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此舉國體制也要相應加入新的內涵。”

  面對金牌榜第一這個驕人的戰績,《中國青年報》用了很中國的方式慶祝,那就是低調,文章説:“東道主最大的榮耀不在於自己拿更多的金牌,而在於讓客人玩得很爽、拿金牌拿得很快樂,讓客人在北京賽場上有更好、更完美的發揮。”有趣的是,溫總理在會見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時就祝賀美國獎牌榜總數依然是第一,這可能是低調面對金牌榜奪魁最好的表率了。

  客人玩得爽不爽,高不高興,我們説了不算,還得看客人的態度。“飛人博爾特向四川災區捐款5萬美元”和“美國花樣游泳隊打出‘謝謝你,中國’條幅”的新聞在網際網路上頗受網民歡迎;幾天前“外星人”菲爾普斯對水立方也是讚不絕口;就算是打槍出了意外,錯失金牌,埃蒙斯夫婦還是對北京奧運志願者的熱情服務表示感謝……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客氣地説道,通過奧運會,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和平崛起的大國形象。美國紐約時報也説,中國崛起的不僅是金牌,在未來,中國還將在藝術、商業、科技和教育方面留下同樣超越我們的足跡,西方應該習慣這種“中國超越”。

  我們希望《紐約時報》的預言成真,但是我們更應當明白預言只是預言。“舉國體制”幫助我們實現了金牌的超越,但在更多領域,我們還在“摸著石頭過河”,前行之路依舊佈滿荊棘。因此,面對這些如潮的表揚,我們不要被衝昏了頭腦,切記《中國青年報》的建議,低調。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