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點亮中國體育民族品牌的未來

2008-08-18 10:10     來源:新華網     編輯:董潔
  新華網消息,《上海商報》刊登了《奧運點亮中國體育民族品牌的未來》一文,現摘錄如下:

    李寧在本屆奧運會開幕式上點燃祥雲火炬的夢幻一刻,無疑已成為中國人最難以忘卻的記憶。緩緩打開的歷史畫卷,大步奔跑的追日形象,體操“老王子”李寧為觀眾奉獻的動人畫面,就此凝刻在歷史之中。

    然而,極富象徵意義的李寧所承載的內涵,也許不僅於此。香港上市公司李寧公司股價在奧運會開幕後逆勢上漲。奧運聖火,真實地點燃了一個民族品牌的現在和未來。李寧贏得這一刻殊為不易。

    “中國製造”奧運亮點

    2007年1月3日,李寧因資金原因惜敗阿迪達斯,無緣奧運會頂級贊助商之列。然而,李寧這個中國第一體育運動品牌並沒有就此止步北京奧運會,它贊助中國射擊隊、跳水隊、乒乓球隊、體操隊這四支星光璀燦的“北京奧運夢之隊”。在剛剛過去的兩天中,中國男子體操隊和女子體操隊分別為中國奪得團體冠軍。在這一過程中,李寧戰袍出盡風頭。李寧品牌以精純出色的商業手法,以遠遠低於阿迪達斯的成本,為中國體育品牌贏得了寶貴機會。

    李寧不是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上唯一的“中國製造”亮點。中國奧運首金的獲得者陳燮霞所舉起的杠鈴,是中國民族品牌“紅雙喜”;特步、安踏、鴻星爾克等中國體育品牌,也乘奧運之機紛紛亮相。在本屆奧運會上,田徑、體操、拳擊、柔道、跆拳道、摔跤等器材,也都達到了相當高的國産化率。正如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秘書長馬繼龍所言,“這屆奧運會,是一個誕生屬於中國自己的世界頂尖體育品牌的機會。”

    貼牌生産死路一條

    眾所週知,“中國製造”經歷了、或者説正在經歷一個痛苦與幸福交織的成長過程。從最初的“無名無姓”到“貼牌加工”,再到“中國製造”,中國大多數民族品牌正經歷著這一蛻變。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著名品牌的體育器材、用品和設備大都在中國進行生産或加工。

    中國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既是“中國製造”得以發力、長期運作的基礎,又造成了“中國製造”們長期的路徑依賴。貼牌生産一雙耐克鞋,沒有技術含量、沒有設計元素、沒有自主品牌的中國製造們,得到的利潤僅僅是品牌擁有者的十分之幾乃至於數十分之幾,大量的勞動力換來的僅僅是微薄汗水的價格。而在中國勞動力價格上升、原材料價格上升的前提下,眾多的中國製造企業們處境進退維谷之中。打造中國自己的品牌,不僅僅是企業贏得利潤所需,也是中國經濟轉型所必需。中國,需要用相對低廉的成本、精湛的生産技術、完美的設計、純熟的商業操作手法,去打造屬於中國的品牌,像奮戰在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一樣,在體育用品市場上贏得屬於自己的尊嚴。

  民族品牌“一切皆有可能”

    所幸,在北京奧運會上,我們已經看到大批如李寧一樣的企業已經覺醒。李寧不過是覺醒起來的中國製造的一個代表。當然,這個代表足夠優秀。李寧從一開始就立足於創造中國的自有品牌。從1988年到現在,李寧用20年時間打造了屬於自己的中國製造夢。現在的李寧品牌,擁有全世界最好的設計資源,嫺熟地使用著各種品牌行銷手段,也是港股表現最為優秀的股票之一。李寧公司一貫的“曲線救國”的商業策略也成為哈佛商學院的經典案例。李寧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曾經輝煌的國家運動員和追求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他同時更代表了改革開放的信念和中國製造的夢想。北京奧運會未嘗不是中國體育民族品牌在世界體育産業崛起的良機。儘管,這還是一場以小博大的遊戲,但是請我們牢記在商業競爭中,也是“一切皆有可能”。 (于德清)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