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父子的十年美食緣與漳州情

2016年12月06日 09:14:00來源:福建日報

  何俊義在廚房烹飪。(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張輝 攝 

  近日,漳州臺商投資區臺商聯誼會成立滿兩週年。一眾臺商來到位於角美鎮錦宅村的臺灣風味館,聚會慶祝。這家風味館,是當地臺商聯誼時的不二選擇。

  1999年,臺商父子何龍美與何俊義來到大陸創業。幾年後,他們從建築業跨界到餐飲業,在閩南小鎮角美開起臺灣風味館,致力於引入純正的“臺灣味”。當時待開發的角美還是落後閉塞的模樣。10年間,他們見證了角美快速崛起為臺商聚集的投資熱土。臺灣風味館,不僅供應臺灣美食,也為八方來客提供情感互動平臺。臺灣味與人情味,充盈在客來客往間。

  見證小鎮崛起

  餐飲業,並非何龍美的本行。1999年,作為較早一批西進創業的臺商,何龍美來到大陸開辦建築裝修公司,足跡遍及廈門、漳州、鞍山等地。2005年,臺商黃信輝打算將角美鎮錦宅村的一排店面規劃成美食一條街,招商時卻無人問津。

  “當時的角美還是一個待開發的閩南小鎮,錦宅更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小鄉村,周邊是田地,人流量不足,沒有人看好這裡。”何龍美負責這處店面的裝修,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接受了1000多平方米的店面,並開起一家臺灣風味館。此時的何俊義,正在廈門中山路經營臺灣小吃排檔,也被招至麾下。

  何龍美認為,臺商西進漸成趨勢,漳州必將成為承接臺資的重要區域,風味館前景可期。但一開始,現實就給了他澆了一盆涼水,偌大的風味館經常門可羅雀,有時一天就幾個客人。

  這時候,周圍的人開始勸説何龍美及時抽身而退。“幾個孩子一度跑回臺灣,許多人也笑話我,在這裡開店,鐵定是賠本買賣。”何龍美不言棄,依然堅持用建築業務的收入來補貼餐廳,“就這麼放棄,覺得很丟臉。更重要的是,我對角美的前景依然看好”。

  就這樣,何家的風味館磕磕絆絆地走過了10個年頭,同時見證著角美小鎮的崛起。2013年,漳州市臺商投資區正式成立,角美鎮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臺商紛紛來到這裡投資興業,幾年間,臺商投資區已有臺企160多家,是福建省臺企較密集的區域之一。

  “一棟棟廠房拔地而起,綜合商業體也在周邊落戶,曾經人跡罕至的小鄉村,逆襲成為工商業集聚區。”親眼見證角美崛起歷程的何龍美説。2011年,他的臺灣風味館終於扭虧為盈。如今,這家風味館已成為周邊企業員工吃飯聚餐的首選,“一到飯點,門口就停了五十多輛汽車,高峰時吃飯還得排隊”。

  當臺灣味“遇”到四海菜

  把正宗臺灣味帶到大陸,是何家父子最初的願景。但剛剛來大陸時,何俊義的廚藝卻是半桶水,僅僅會做燒鴨、魷魚羹等小吃。為此,他專門回到臺中學習臺菜烹飪技巧。慢慢地,他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大廚。

  “要保證正宗的臺灣風味,食材一定要足夠新鮮,調味料也要專門從臺灣帶過來。”何俊義説,每天早上他最愛做的事就是到附近的菜市場採購食材。如今,何俊義已經能夠熟練地烹飪出地道的臺灣味,脆皮豬腳、泡菜桂花魚、三杯雞等招牌菜在食客中有口皆碑。

  何俊義的功能表還在不斷更新。“一有空,我就回臺灣,品嘗各地新菜式,然後將其帶到大陸。”在這個過程中,何俊義創出了不少新菜品,“虎皮釀肉”是他的代表作。虎皮尖椒是大陸傳統名菜,何俊義為其融入新的元素,將腌制好的肉團塞進尖椒中,並調整味道,使其更加適合閩南人和臺灣人的口味。

  何家臺灣風味館不僅有地道的臺灣味,還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多元風味。最初,何俊義對大陸的飲食文化不甚了解。但體驗到了大陸的“辣文化”後,何俊義自稱“三觀被刷新了”。“光是辣,在不同的地域與菜係中,竟然有這麼多的表現形式。”為了學習大陸烹飪技藝,何俊義跟著四川師傅學起了基本功,“刀工技法、如何判斷肉類的鮮度、調味和腌制手法有何講究,整整花了兩年時間,才熟練掌握”。

  何家父子還制定了一條特殊的規定。每一個在臺灣風味館供職過的廚師,不管來自哪,都要為餐館留下一道特色的家鄉經典菜。何俊義希望借此收集到更多四海味。江西香鍋、安徽臭鱖魚、重慶鼎鍋幺妹鴨……臺灣味與四海菜在角美小鎮相映成趣。

  父子倆的漳州朋友圈

  68歲的退休教授葉兆宏是臺灣風味館的老主顧。儘管定居在廈門集美,但每次回到角美老家,他都要找何龍美坐一坐。讓葉兆宏難忘的,不僅僅是臺灣味,還有濃濃的人情味。“去年我兒子在這裡辦婚宴,臺灣父子提供了非常週到的服務,還幫我們考慮該如何省錢。現在老家蓋房子,老何還發揮老本行優勢,專門為我們介紹施工隊。”葉兆宏説。

  “飯友慢慢都變成了好友。”何龍美説,通過臺灣風味館這個平臺,自己結交了不少好朋友,來這兒吃飯的食客,他一眼就能認出是哪個企業的員工。慢慢地,他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每週,廈門老教授到角美泡溫泉後,總會組團來到風味館吃飯聊天。何龍美喜歡與他們分享臺灣的趣事。何俊義也通過飯店感受到了濃濃的閩南人情味。酷愛釣魚的他,不僅有一眾釣友,還認了個當地的乾媽。

  如今,何家父子的臺灣風味館也成了當地臺胞們聯絡感情的重要平臺。無論是接待客人,還是舉辦聯誼會,臺灣風味館都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張輝)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