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新臺商故事:林銀杏的大陸“杏”福路

2015年08月20日 10:19:18  來源:新華臺灣
字號:    

  30年前,還在臺北市場中擺攤賣杏仁粉的林銀杏也許從沒想過,有一天,印有她名字的商品,將進入大陸25個省份,91個專櫃。而在大陸健康産業市場快速發展的今天看來,這一切,或許只是個開始。

  爺爺的取名哲學

  林銀杏一家人

  70多年前,林銀杏的爺爺在臺灣屏東的傳統市場經營中藥鋪,拳頭産品就是自己研磨的杏仁粉。爺爺為杏仁粉命名為“上真”,正是閩南語中“最真實”的意思。“上真杏仁粉”在市場中口碑極佳,生意最好時,家裏雇了30多輛車,在全臺運貨。林銀杏從小跟著媽媽和爺爺在市場中長大,5歲能用秤,7歲就在藥鋪中幫忙,“臺灣俗語説,家裏吃什麼飯就念什麼經。”林銀杏説,未來的事業,也許在那時就註定了。

  “我的名字很特別,‘銀杏’就是是爺爺取的,媽媽還一度不喜歡,因為這三個字的閩南語意思是‘不喜歡錢’。”林銀杏笑著説,長大之後,她在搬家時無意找到爺爺為自己排的命盤,才發現“林銀杏”三字意為“傳承”,精通易經的爺爺原來早在取名時,就對她有著很深的期望。

  “堅持”、“傳承”和“家族企業”是林銀杏常挂在嘴邊的詞,從爺爺手把手教導杏仁研磨,到協助母親壯大杏仁粉和銀杏粉的生意,她始終將家族榮譽放在重要位置。結婚之後,先生對她的事業也十分支援。品牌logo中的“林銀杏”三個字,就是出自先生的書法。林銀杏開心地向記者介紹,“你看‘杏’字下方的這個‘口’,既像杏仁,也像一顆心。”她又羞澀地笑笑,“其實我當時也沒看出來,我先生自己説,那代表他對我的愛。”

  林銀杏的産品logo出自老公的毛筆字

  杏仁界的LV

  以自己的名字註冊品牌,在現代公司中已不常見。這種如“實名認證”般的品牌經營背後,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責任感。林銀杏説,這就是自己對消費者的永久承諾,也是給自己的時刻提醒,要為每一盒印有自己名字的産品負責。這種態度,也為她在島內贏得了“杏仁界的LV”之譽。

  早在爺爺經營時,他們家的杏仁粉就採用“杏仁加松子”的獨家配方,並堅持原豆研磨,沖泡後沒有刺鼻味,清香怡人,由此得以獨步市場。到了林銀杏手中,她一方面堅持爺爺“不添加化學添加物”的原則,同時在原料和研磨上都做了改良。

  “曾經我很糾結,因為當時杏仁粉原料是傳統南杏,客人們問我該吃多少,我很難回答。”林銀杏説,因為《本草綱目》中記載,杏有小毒,不宜食用過多。在隨先生移居美國期間,她將杏仁粉的原料改為加州扁桃仁,以及上等松子,打消了“杏仁不可多吃”的疑慮,也讓産品的膽固醇降為零,且更富含維生素E和鈣質,有助暢通血管。

  而杏仁粉的研磨技術提升,背後“功臣”則是林銀杏4個月大的女兒。原來,林銀杏的大女兒患有乳糖不耐受症,無法食用奶製品,而鈣質和維生素含量都很高的扁桃仁粉,就成為理想的營養品。但嬰兒腸胃尚未發育完全,扁桃仁粉必須研磨得十分細膩才可吸收。林銀杏在美國結識了一位開設藥廠的華裔老闆,雙方開啟技術合作,令研磨精益求精。林銀杏的4個月女兒,則成為了她口中的“白老鼠”,“一開始她還是會拉肚子,醫生説6個月的嬰兒才能吸收,果然到了6個月,她就喝得很好了。”林銀杏笑著介紹,依靠女兒的“協助”,自己終於能自信打出“6個月即可食用”的承諾,也由此開啟了品牌在母嬰營養品上的一系列嘗試。

  林銀杏和兩個女兒

  早在那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林銀杏的杏仁粉就依靠出眾品質,令“貴人”主動到府,完成了從市場到超市的關鍵一躍。林銀杏回憶,當年還在市場擺攤,有位客人留下一張名片,頭銜竟是知名超市的店長,“打電話過去才知道,他來買過好多次,特別喜歡我們的杏仁粉,因此要提供他超市裏最好的位置,邀請我們去設櫃。”林銀杏和弟弟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來到那家位於臺北富人區的超市,沒想到第一週就賣出了幾十萬台幣的驚人業績,林銀杏的品牌經營也由此展開。現在,到臺灣大多數知名百貨中,都能見到她的專櫃。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