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臺灣網廈門9月14日消息(記者 陳庚) 廈門市充分發揮對臺區位優勢開展兩岸語言文字交流交往活動,為臺商子女、新疆班學生、部隊官兵和社會大眾學習、説好普通話創造條件,全社會的普通話普及程度走在全國前列。
目前,約有1500名臺商子女在廈門中小學就讀。在第17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來臨之際,廈門外國語學校初中三年級的臺灣學生林冠宇,正在和同學們認真排練詩朗誦,準備下周的演出。談起學好普通話的重要性,他的回答頗具“國際化”視野:“我覺得普通話一定要講標準,因為這樣在外國人面前才可以説,我是中國人嘛,對不對?”
他的臺灣同學藍朱宜也認為,雖然自己就讀的是外國語學校,但是首先還是要講好普通話:“英語雖然是國際語言,但是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要先學好普通話,再去學英語。講好普通話,也是傳播文化的一種方式。”
同樣來自臺灣的高一新生郭千榕,從初中起就跟大陸學生在同一個班級上課,在相互交流融合中,不僅普通話越來越標準,還練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作文水準也不斷進步:“福建省每年都有一個臺商子女作文大賽,我每年都有參加,之前得過一等獎。我毛筆字也參加過全國的一個中小學生的比賽。”
在廈門外國語學校,還有100多名新疆籍學生,為了讓他們學好普通話,與其他民族的同學更好地互相交流、共同進步,學校在因材施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來自新疆喀什的高二學生迪力夏提 麥麥提敏告訴記者:“就是儘量讓我們去説漢語,平時交流都用漢語,寫字方面都要練字,多給我們放一些漢語類的歌曲啊、電影啊之類,讓我們去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準。”
廈門外國語學校德育處副主任李樹瑜介紹説,學校把普通話教學滲透到各個學科,並且通過舉辦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都是落實在平時,比如每個月一次的國旗下的升旗儀式,我們就搞經典誦讀。每年都會舉行朗誦大會,漢字大賽。我們學生會的活動特別多,我們有在校內的各級各類的社團,還有延伸到社會去的社團也很多。”
作為開放前沿和方言城市,廈門在推廣普通話方面似乎有點“先天不足”。然而,早在上世紀50年代,廈門就被評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先進城市”;2005年,又在全國率先通過“國家一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達標”評估驗收,摘得“普通話初步普及,漢字社會應用基本規範”稱號。廈門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趙家明説,成績的取得,與廈門市“全面覆蓋、突出重點”的推廣普通話工作思路密不可分:“廈門還充分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主動作為,積極開展和臺灣在語言文字和推普工作方面的交流,包括跟臺灣語言文字專家、教育機構、民間團體進行學術的交流、學科的建設、課題的研究、教學的觀摩,還有開展形式多樣的夏令營活動等等,既推進了學術和學科的建設,又密切了兩岸人民的往來。現在,在廈門這個包容天下客的城市,説好普通話、寫好規範字已經蔚然成風。”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