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主辦的的“情係青春——兩岸大學生嶺南行”活動,29日晚間在廣州畫上圓滿句點。兩岸大學生聯手奉上一台精彩演出作為紀念告別。(台灣網 楊麗 攝)
台灣網7月29日廣州消息 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主辦的的“情係青春——兩岸大學生嶺南行”活動,歷經7夜8天、橫跨粵桂兩省,29日晚間在廣州畫上圓滿句點。
活動啟動前,文化部副部長、中華聯誼會會長丁偉指出,兩岸青年將成為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新鮮血液,推動兩岸大學生的交流意義重大。期待通過“情係青春—兩岸大學生文化行”活動,增進臺灣大學生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傳統及大陸現代社會發展的了解,讓眾多兩岸大學生相識相聚,以青春共同書寫美好的未來!
8天來,82名兩岸大學生參訪了廣東廣州、中山、開平、佛山,以及廣西桂林、賀州等地,真切感受和領略了嶺南文化的多彩面貌與深厚底蘊;兩岸青年也在交流中相識相知,培養出親密的友誼。
參訪,領略嶺南文化
此次“情係青春”的行程,包含了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等革命故址,廣東省博、廣州大劇院等文化單位,佛山祖廟、開平碉樓等文化古跡,黃姚古鎮、桂林山水等人文自然風景區。歷史古跡與現代建設穿插,文化與自然人文風情並重,全面展示了嶺南地區多樣的文化面貌與民俗風情。
在廣西,兩岸同學深感桂林山水果然“甲天下”,美得“無法用言語來表述”,走進黃姚古鎮,古樹蔽日遮天河流不息,踏在“只在詩中出現的青石巷板上”,看著沿河的寫生者與石橋上奮然躍下的戲水兒童,臺灣師範大學的黃心怡在充滿歷史陳積的氣息了感受到了古鎮“沒有滄桑的味道,依然充滿活力,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在廣東的歷史舊跡,同學們認真聽取解説,了解百年前或偉大或平凡人物的生平,以及古建築每一處設計背後的歷史背景與故事,為革命先驅的理想和奮鬥精神折服,也在心底向那些歷史無名卻留下傑出物質作品的巧匠們致意,更為歲月滄海桑田的變化表示感嘆。開平碉樓,原為早年海外謀生的返鄉人為防範猖獗的匪患而建造,現在已成為遊覽的景觀。臺北市立大學的林昀萱表示,對比以前此處居民生活的情形,令人感到時間的魔力。
而魔力不止限于開平碉樓的滄桑更替。在佛山的嶺南新天地,就像在廣州喜歡新中軸線的現代繁華一般,林昀萱與同學們一道流連忘返于這片延續著了佛山歷史文化風貌與城市脈絡的街區。“有著古香古色的傳統建築,又有咖啡館酒吧等現代的內容,仿佛很矛盾但又不覺得衝突,呈現出一片和諧”,林昀萱這樣描述她對佛山嶺南天地的印象。
綜觀8天的行程,這其實也可視為兩岸學生對傳統與現代並存的嶺南文化的概括感受。
交流,友誼地久天長
與多彩絢爛的嶺南文化之旅同樣美好的,是兩岸同學這段時間培養的美好情誼。甚至於在活動閉幕前的座談會上,兩岸同學談論最多的內容,可以概括為“談談我的小夥伴”。
兩岸同學初次見面,還不了解彼此性格思想,難免會有所誤會,但這些誤會也會在交流中逐漸化解。華南理工大學的周楊妍在談自己的臺灣小夥伴時流下了淚水。因為一度誤會對方冷淡,兩個人起初一直處於尷尬模式,交流不多,周楊妍頗感委屈。後來才發現,小夥伴只是慢熱性格且過度投入參觀,“其實也是一個非常開朗、可愛的同學”,想起自由活動時沒能善盡“地主之誼”,她又很自責。座談會上,兩個人談起這些,又是眼淚又是笑聲,最後溫暖相擁。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的陳詩儒沒來之前很擔憂,擔心“跟大陸同學交流他們會很保守,會不會有代溝”。幾天的相處下來,很給自己的小夥伴點讚:“我在大陸小夥伴身上看到兩個東西,第一是講話實在,真性情,第二是非常大方。”對不合胃口的飯菜,大陸小夥伴居然敢調侃服務員能否整桌收走,外出參觀,又非常主動的照顧人,這兩點讓陳詩儒記憶深刻。
臺北實踐大學的黃筱蕓此次跟著大陸小夥伴學習了不少技能,砍價、註冊QQ、申請微信,分享朋友圈與大家親密互動,“語言相通,玩的內容差不多,喜歡的東西也類似,大家在一起,分不出彼此”,可以做長久的好朋友。黃筱蕓跟其他臺灣同學一樣,與大陸同學彼此加微信加QQ,回臺後要繼續聯絡。
29日晚間,兩岸同學在聯歡晚上聯手奉獻了一台精彩的演出。幾天來已經相當熟絡親密的同學們,被離別的氣氛感染,在沒有排練的情況下,手牽手圍成一圈集體大合唱最後一首曲《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正如一位小夥伴在座談會上所説,“8天的活動雖然結束了,卻是我們長久友誼的開始”。(台灣網記者 楊麗)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