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來自臺灣島內55歲的吳亦立從廈門出口加工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法人代表楊建良手中接過了中心副主任的聘書。
“這是福建省首位上任的在事業單位擔任管理崗位的臺灣專才,是大陸事業單位引進臺灣人才的又一大突破。”中共廈門市海滄區委副書記李文東説。
作為閩臺人才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又一大政策,2010年7月,福建省人力資源開發辦公室發佈公告稱,福建15個單位公開選聘臺灣專才擔任管理職務。
“在大陸從商多年的父親在臺灣的報紙上看到這則消息後,十分興奮,連忙打電話告訴我,當時正在美國的我立即在網上報了名。”吳亦立告訴記者,“沒有想到的是,我進入了面試,還最終得到了錄用。”
吳亦立所報考的職位是廈門出口加工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副主任。吳亦立説,“廈門很吸引我,天天能夠看到大海很開心,在這裡還能吃到我愛吃的拌面和魚丸湯。更重要的是,我長期從事經濟領域的工作,我的專業能夠在這裡得到充分發揮。”
2010年6月20日,在廈門舉行的第二屆海峽論壇上,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宣佈招聘臺灣專才的惠臺政策。孫春蘭當時表示,福建省將安排15個事業單位的職位聘用臺灣專才,擔任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等機構的管理職務,促進閩臺人才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的交流合作。
此次福建公開選聘臺灣專才的職位還有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福建師範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福州市軟體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副主任、泉州市生産力促進中心副主任、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副主任等。
“為了科學公正選聘人才,我們委託了專業的人才評價推薦中心,對初步人選進行綜合考評。”李文東告訴記者,“通過心理測評、綜合素質面試、專家座談等層層選拔,吳亦立脫穎而出。”
福建省人力資源開發辦公室發佈的公告稱,入選的臺灣人才來閩就職,聘用期為1至3年,工資待遇按照本單位同職人員平均標準發給,同時每人每月享受1萬元人民幣生活津貼。選聘單位還將提供免租金住房,入選者在購房、稅收、社保等方面享受福建省內居民同等待遇。
“雖然待遇和我以前的工作收入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但我覺得來這裡工作最主要的是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發揮自己的專長,促進閩臺的産業對接,推動兩岸之間的交流。”吳亦立説。
2009年5月,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明確賦予海西對臺先行先試政策。近兩年來,福建積極推進閩臺人才交流合作先行先試政策,先後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臺灣人才來閩就業創業。
2009年5月初,福建省人事廳、省臺辦等部門正式印發的《關於做好取得內地(祖國大陸)全日制普通高校學歷的臺灣學生來閩就業有關工作的通知》中規定:取得內地(祖國大陸)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碩士(含碩士)以上學位的臺生,符合福建省事業單位招聘條件的,可以通過參加公開招聘、應聘到省內事業單位(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就業。
2009年7月,來自臺灣桃園縣的高嘉駿與福建中醫藥大學簽訂了事業單位聘用合同,成為該校一名編內大學教師。高嘉駿也由此成為大陸高等院校首次錄用為大學教師的臺灣籍大陸高校畢業生。
2010年9月,來自臺中市32歲的陳經超成為首位受聘大陸重點高校的臺籍大陸高校應屆畢業生。他擁有北京大學管理學碩士和文學博士學位,現在任職于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享受和其他編制內教師一樣的待遇。
與此同時,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福建省率先開始臺灣專業人才評審大陸職稱試點,2009年廈門長庚醫院17名臺灣醫生通過評審,成為第一批正式獲得大陸衛生高級職務資格的臺灣醫生。
孫春蘭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對閩臺人才交流合作十分有利,福建在15個事業單位聘用臺灣專才基礎上,繼續支援福建省企事業單位招聘臺灣優秀人才,加快建設兩岸人才交流合作區域中心。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黃星民表示,兩岸高層人才融合這條路一旦鋪成,將非常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如果兩岸能夠互相再靠近一步,可以共用更美好的前景。(記者王凡凡 孟昭麗 陳旺)
[責任編輯: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