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從文博會看海峽兩岸文化産業的合作

2014年07月29日 11:49:23  來源:人民網
字號:    

  11月1日,歷時4天的第二屆海峽兩岸文化産業博覽會在廈門落下帷幕。本屆文博會取得了豐碩成果,有力地推進了兩岸文化産業的交流合作,增進了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為兩岸文化産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

  文博會期間,主展館廈門文化藝術中心以及國際會展中心和各大劇場熱鬧得像過大年,熙來攘往,除了與會客商、採購商洽談外,還有30萬名的觀眾前來領略兩岸的文化風情、欣賞精彩的民間藝術,文博會名副其實地成為兩岸交流舞臺和文化融合盛宴。

  文博會的吸引力從何而來?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一語中的:福建是一個文化大省,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尤其是廈門與臺灣隔海相望,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在創新、創作、創造上下工夫,著力打造一批彰顯福建地域文化特色、代表福建形象的文化品牌,提高海峽西岸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展會成果豐碩,交易額超過87億元

  本屆文博會的主題為“一脈傳承,創意未來”,由福建省政府、中華文化聯誼會、中華廣播影視交流協會、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和臺灣有關文化産業協會聯合主辦,廈門市政府承辦。作為一次高水準的文化産業交流盛會,文博會展現了輻射港澳、拓展交易、創意生活等特色。本屆文博會共確定簽約項目82個,交易金額87.04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7%和47.46%。其中,合同金額16.44億元,佔總簽約額的18.90%,超額完成了預定目標,同比增長了77.35%。演藝簽約項目今年有了新的突破,簽約項目15個,涉及金額達1.896億元。參展標準展位1146個,其中臺灣展位385個,佔三分之一,另外在動漫分會場還設置了107個動漫展位。

  記者在主展館一樓臺灣館裏看到許多人圍著一位七旬老人,見他手裏拿著一副撲克牌不斷地在給觀眾展示,“這不是一副普通的撲克牌,而是美麗的福雨摩沙臺灣釘畫。”這位名叫胡達華參展商老人笑著説道,自打去年來廈門參展後,就發現自己的“金屬馬賽克”釘畫在大陸很受人們的喜愛,回去後再經過一番創意,最後想到將釘畫印在小巧玲瓏的撲克牌上,體積小,推銷好方便。聽説又要主辦第二屆文博會,他主動申請前來參加。他説:別看我今年71歲,創作靈感一點也不亞於年輕人。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通過文博會在大陸推銷開來。

  中國國民黨中常委、臺灣民意代表江玲君説,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深入,兩岸的文化已經慢慢地融合在一起,已經開始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全球金融海嘯後,文化産業化受到了廣泛重視,兩岸應當加強交流合作,大陸有很多東西值得臺灣學習,臺灣的文化産業也正在走向國際,兩岸應當攜手共同把文化産業推向世界。

  搭建對接平臺,兩岸文化産業互相融合

  本屆文博會以項目為紐帶搭建文化産業與資本對接平臺,注重體現四個結合:將文博會項目與落實《文化産業振興規劃》結合起來;與打造福建、廈門現代服務業中的文化産業集群結合起來;與實施文化産業項目帶動,建設廈門“創意之城”結合起來,把挖掘傳統文化內涵與突出産業新興業態的招商結合起來。

  文博會匯集了海峽兩岸有代表性的文化企業、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涵蓋了創意産業、廣播影視、數字娛樂、傳統藝術、演藝産業、非物質文化遺産等,並配套舉辦“文化創意産業與城市發展”論壇、創意地標評選、閩南語歌手大賽、創意設計大賽、大型歌仔戲《蓬萊大仙》演出、臺灣名家中國畫作品大展、海峽兩岸演藝産業互動發展座談會、創意市集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主會場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根據市場化的程度,選擇了木雕、竹編、茶藝、軟木畫、漆線雕、木偶頭雕刻、紙織畫等17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文博會注重與觀眾的互動,20多名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人進行現場表演,吸引了大量觀眾參與。如被人類學、歷史學及藝術學視為活化石的閩西北原始儺舞,其古樸神秘、粗獷奔放的舞姿,難得一見的臺灣原生態舞蹈和一批臺灣藝術家的創意藝術品在本屆文博會上展示,凸顯了本屆展會兩岸文化的融合性。歐陽兆坤演示了德化陶瓷上釉的功夫:一樹紅梅綻放在潔白的瓶子上。他告訴記者:在瓷面上畫,尤其要注意油性跟料性,一不留神就會像潑出去的水,毀於一旦。福州軟木畫的大師甚至耗費一年多的時間雕刻出了一座栩栩如生的鎮海樓。在非遺展區,除了廈門人熟悉的廈門漆線雕、珠繡外,像漳州的木偶頭雕刻,泉州的竹編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見到。福安的茶藝小姐在展示坦洋功夫茶的時候,“懸壺飛瀑,紅袖勻香”的表演煞是好看。

  兩岸圖交會展廳,共設1320個展位,展場總面積達4.6萬餘平方米。首次設立兩岸期刊展示區,首次在交易會舉辦由兩岸出版社、館配商和圖書館三方參加的大陸圖書館館配訂貨會,首次同館同期舉辦全國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參展規模為歷屆圖交會之最,參展出版社210余家,囊括了臺灣所有優秀出版社。20余萬種、146萬冊、總碼洋約2500萬元人民幣的兩岸圖書在本屆圖交會“亮相”,其中臺版圖書3萬種、9萬餘冊,參展種、冊數均為歷屆最多。

  據統計,本屆圖交會現場銷售採樣量近百萬冊,突破4000萬碼洋,創下圖交會的歷史新高。其中,臺灣圖書共達成訂單及銷售約人民幣602萬元碼洋。福建省期刊協會代表福建省61種期刊,分別和臺灣華藝數位控股有限公司、廈門對外圖書交流中心達成期刊出口銷售合作協議,是福建省期刊首次成規模、大批量進入臺灣發行。圖交會期間,主會場讀者人數達22萬餘人次,臺灣館日均參觀人次超過3萬。本屆圖交會展場圖書零售額達230余萬元碼洋。不少市民在買書時用上了小推車,有的市民一擲千金,單單是列印出來的書單長度就以“米”計。

  海西效應凸顯,19個海西城市參展參會

  本屆文博會是在國務院相繼出臺《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和《文化産業振興規劃》的大背景下舉辦的一場文化盛會。20個海西城市中有19個參加了本屆文博會,其中有13個城市設置了特裝展位,海西城市的特色文化和海西文化産業發展的最新成果在本屆文博會上得到了比較全面的展示。

  城市論壇以“文化創意産業與城市發展”為主題,突出海西、聚焦發展,謀劃海西文化産業合作與發展的新思路。此次論壇層次高,主題集中,內容具體,資訊量大,互動性強,演講嘉賓既有政府高層領導,有商界精英,文化名流,也有知名教授。3位來自海西城市的市長和臺灣新竹市市長同臺演講,交流文化産業與城市發展的思路和心得,加深了相互理解,開闢了文化産業合作與對接的新途徑。為期一天的論壇吸引了上千人次的聽眾,會廳裏被擠得水泄不通,反響熱烈,為海西區域發展和兩岸文化産業合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援和政策引導。

  正如國臺辦副主任葉克冬所言,隨著兩岸關係的重大轉變和長沙國共論壇的成功舉行,兩岸文化交流正處在新的起點上,為兩岸文化産業的交流合作開闢了廣闊前景。兩岸同文同種,一脈相承,兩岸文化産業各有優勢,互補性強。大陸發展文化産業底蘊深、資源多、市場廣;臺灣文化産業在創意、行銷和産業鏈等方面也有優勢。兩岸應加強合作,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共同推動文化産業的發展,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責任編輯:徐麗華]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