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3月10日訊(作者:山東大學赴臺灣大學交流生 王楓秋) 我轉身離開,似乎沒有來過,也未曾屬於過,卻在心裏,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回憶。我不在乎這裡是不是臺灣,也不關心這裡是不是臺大。我知道,我想要的,只是那些來自人們之間的感動。在臺灣,在臺大,是開明奔放的學風,是學生的汲取與老師的無私給予。
我的接待志工,那個在我們來之前就努力安排好一切的怡安,在颱風天裏接我們的小身影,那個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付出的朋友,她讓我在初到這個高度商品化的城市時體會到了親切與溫暖,讓我們四個經過一路顛簸而疲憊不堪的心得到一點平靜。怕我們不適應這裡的生活,每天都關心地詢問;怕我們吃不慣這裡的食物而專門請我們去吃飯;擔心我們書本借不到而到處奔波;以我們這些朋友為榮而介紹給全家認識並一起吃飯。這些,我相信,這些不是來自所謂的志工責任,而是一個人本身的修養與品質。我們四個人有三個志工,卻只有她和她的好朋友——欣婕,在處處幫助我們四個,雖然成為公用志工了卻樂此不疲。施怡安,是一個優秀、熱心而體貼的好女孩。
我的老師們,貝儒斯、劉華真、賴曉黎,都以不同的上課風格向學生傾心付出。我感動於老師對學生的關懷和付出,孜孜不倦、厚德載物。他們就像詩句裏那樣,化作春泥更護花,讓看著他們努力付出的我深深動容。付出了所有,傾盡腹中的學問,他們所祈求的只是學生們能夠學有所成。我想,天底下除了父母之愛,也大概只有老師能做到如斯吧。深入淺出、鞭辟入裏、層層剖析……我想不出該用什麼精彩的詞彙來形容老師的教學,卻明白自己早已經被深深折服。
我的同學們,那些充滿活力、古靈精怪的傢夥們。我始終羨慕他們天生的樂觀精神,沒有太多憂慮地生活,這是我們所不齒的,卻又是我們所追求的。臺灣的學生,一般都能各有所長,學習並不是唯一的生活內容。我站在校園裏,置身於他們的熱情之外,感懷自己的一無是處的同時又感染于他們的開朗與熱情。想起自己每天那麼辛苦地生活,想要獲得的就是快樂。總是告誡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卻不明白,奮鬥的過程本身就應該是甜蜜的。我們太關注目的而忽視了過程,而人生卻不外乎只是一段過程而已。
那些服務週到的學校工作人員,那個幹練卻溫和無比的沈冬阿姨,還有細心體貼的楊老師。讓我們的內心有種快要被溫暖得化掉的感覺,熟悉、親切而自然而然地喜歡。世界就是如此地奇妙,在千里之外的臺灣,卻如同放學歸家一樣地自在。
現在,我站在山東堅實而略帶冰冷的土地上。回到了家鄉,卻似乎失去了什麼,恍然間才明白,自己已經習慣了臺灣的所有。在那片土地上,也傾注了我的感情和依賴。我離開了臺大,卻將靈魂的一部分留在了那裏。也許有一天,我還可以走進這所校園,在那裏有關心我的怡安、我敬服的老師、可愛的同學和自己熟悉的風景,也許會在這裡繼續我的求學生涯。只是,不管世界如何變化,不變的永遠都是那種一見如故的心有靈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