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閩臺粘厝村 跨海來相會

2016年05月18日 09:01:16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兩岸粘氏宗親共同捐資建成閩臺粘氏大宗祠。

   晉江市文聯民俗研究專家粘良圖介紹臺灣宗親捐建祠堂情況。

  這幾日,晉江粘厝村(又名“粘厝埔”)的村民又忙碌起來了,打掃庭院、擦拭祠堂、置辦供品,只為了迎接馬上要回鄉祭祖的臺灣宗親。據介紹,這些臺灣宗親大都來自一個同樣叫“粘厝村”的地方,縱然相隔一灣海峽,但血濃于水的親情,讓兩地的粘氏後人重新相聚,做親戚、交朋友,而這背後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一本族譜 十年履約

  在臺灣彰化縣福興鄉粘厝村,珍藏著一本祖傳下來的線裝老族譜,名曰《潯江粘氏敦業公派下家譜》,它對於臺灣粘姓族人意義非凡,被視為“傳家寶”。這是臺灣粘氏最“高齡”的族譜之一,得之不易,且穿越了兩岸90多年的歷史風雨……

  那是1923年的一天,天朗氣清。一位名叫粘芳模的臺灣人出現在晉江衙口,十分焦急。彼時,臺灣鹿港天后宮組團到湄洲祖廟進香謁祖,粘芳模是成員之一。除了燒香祈福,粘芳模此行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回祖地晉江衙口,抄錄族譜。而位於衙口的粘厝村,正是閩臺粘氏的發祥地。

  粘芳模為何要尋譜?原來,當時臺灣處於日據時期,日本人在臺施以殖民教育,強迫民眾改用日姓,禁用漢字,徵繳燒燬族譜,妄圖割斷與大陸的血脈源流。粘芳模時時憂心在臺粘氏沒有族譜,日後恐數典忘祖。

  於是,粘芳模隨進香團返回大陸,決心回祖地尋族譜。然而,由於年代久遠,此行粘芳模最終求譜未成。回程時,他路過廈門,偶遇一位名叫粘傳仁的族親,便將余錢盡數付給,並許下一個約定:“有生之年,希望傳仁代為求譜,幫助臺灣粘氏族人達成尋根的夙願。”

  粘芳模返臺後,直到辭世,仍唸唸不忘此事。回鄉後,粘傳仁四處查閱資料、謄抄族譜。10年之後,他終於把親手抄寫的厚厚一冊《潯江粘氏敦業公派下家譜》寄到臺灣,完成了與粘芳模的約定。

  尋根溯源 親上加親

  此後,由粘傳仁抄寫的族譜,不僅成為臺灣粘氏編修族譜的依據,還吸引了許多臺灣粘氏後人尋根溯源。

  “我們住在彰化的粘厝村,這裡有座粘氏宗祠。晉江也有一個粘厝村,一座粘氏宗祠。兩邊都是粘氏聚落,我們很想回祖籍地看看。”臺灣粘氏宗親會副會長粘圳龍説,彰化粘厝村有一尊三頭水牛拉車的雕像,這是遷臺先祖披荊斬棘、墾田開拓的象徵。

  閩臺有許多同根同源的同名村,説著同樣的方言,有著同樣的信仰,過著同樣的節日。晉江粘厝村和彰化粘厝村,就是一對同名村。

  據晉江市文聯民俗研究專家粘良圖介紹,晉江粘厝村是滿族粘氏的聚居地。粘姓源自東北女真族(後改稱“滿族”)完顏氏,以金國元帥完顏宗翰為一世祖。元末,為躲避亂世,完顏一族棄用“完顏”姓,改以始祖粘罕之名首字“粘”為姓,沿用至今。後八世祖博溫察兒避居福建永寧,其子粘子壽、子祿又遷至晉江粘厝村,聚族而居,傳承至今已發枝四五百戶,共4000多人。乾隆年間,粘粵、粘恩、粘秉、粘尚四人,先後從晉江遷臺,成為粘氏“渡臺開基四先祖”,其後人在彰化一帶建立村落,並沿用家鄉名。如今,彰化粘厝村有400余戶、6000多人,全臺粘姓族人達1萬多人。

  一水之隔的兩個村落,因為歷史和親緣而緊密聯結在了一起。“我們本就是一家人,算起來都是親戚,如今兩岸往來便捷了,更要常往常來,親上加親。”晉江粘厝村村民粘為燈説。如今,每逢佳節,他都會熟練地撥通粘圳龍的電話,跨海送祝福。曾一度失去聯繫的兩個粘厝村,開始了機制化、規模化的聯誼,跨海相會成為常態。

  互動往來 回饋桑梓

  隨著閩臺粘厝村交往日益熱絡,許多臺灣粘氏後人前往晉江粘厝村尋根謁祖,並回饋桑梓。臺灣粘氏宗親會會長粘火營便是其中的一位。

  建宗祠、修祖墓、續族譜,提起粘火營,晉江粘厝村村民充滿敬意。1988年5月,粘火營第一次回晉江粘厝村謁祖,受到族人熱情款待,這也拉開了兩地宗親密切交往的序幕。此後,粘火營又多次回鄉,當他看到粘氏宗祠年久失修、破舊不堪時,淚如雨下,當即倡議兩岸粘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量力而行,共修宗祠”,並數次組織募捐。1994年,宗祠重建落成並命名“閩臺粘氏大宗祠”。此後,每逢祭典,閩臺粘氏宗親都會組團參加。

  臺灣億豐集團前董事長粘銘亦是心繫故鄉。他曾慷慨出資,成立“閩臺粘氏大宗祠基金”,主要用於宗祠修繕,為優秀學生、貧困學子頒發獎助學金。截至目前,共有數十位學子獲得了臺灣宗親的獎助學金。更為重要的是,在粘銘等人的示範帶動下,晉江粘氏同鄉會近年也設立了“優秀學子獎學金”,支援、鼓勵粘氏後人努力學習、奮發向上。

  三年前,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晉江閩臺粘氏大宗祠主辦的“閩臺粘姓歷史文化巡迴展覽”走進彰化粘厝村,圖文並茂展示了兩岸粘厝村的歷史淵源、民風習俗,以及敬宗睦族、自強不息的家族精神,在臺灣引起強烈反響。“臺灣粘厝村與大陸祖家的關係,就像風箏一樣,風箏飛得再高,風箏線就攥在兩岸宗親的手裏。兩岸宗親每一次交往,必將使這條風箏線更加堅韌牢固。”開幕式上,臺灣永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長粘淑真的這番話,道出了兩岸粘氏宗親的心聲。

[責任編輯:趙苗青]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