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臺兒莊的臺灣女人

2014年04月28日 13:34:59  來源:大眾日報
字號:    

一根根的柳條,編制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鬱馥馨非常喜歡。

  4月8日晚,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古城的夜幕下,微醺的鬱馥馨來到一個叫“雕刻時光”的酒吧,叫上一壺清茶,在“蝸牛樂隊”那熟悉的音樂聲中靜思著、陶醉著…… 

  鬱馥馨喜歡夜幕下的臺兒莊,也喜歡陽光下的臺兒莊。她喜歡這裡的一切,就像愛上一個人,她愛上了這座古城,從它的重建那天起……

  鬱馥馨出生在臺灣南投縣,畢業于臺灣中興大學中文系,曾任《臺灣日報》副刊編輯策劃、生活版主編、《鹽光》雜誌主編、專欄作家。一個臺灣人,緣何會愛上一座北方的小城?

  臺兒莊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的城市,而這裡正是她的祖籍地。65年前,她的父親鬱化清從這裡出走臺灣,先從軍後轉業從教,而後成了著名的童話作家。對家鄉的深深眷戀是一代人的心結。可是,解禁後鬱馥馨第一次回臺兒莊探親,她感到十分失望,這個破敗而沉悶的煤炭工業城市,實在難以令她找到家的感覺。

  臺兒莊,這三個字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一個地名。它是一座歷史的豐碑,是民族精神的象徵,也是中華運河文化的載體,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的遺存。然而,戰爭的創傷、人為的破壞,曾經使這裡面目全非。重建臺兒莊,一直是臺兒莊戰役後中國人民的一個“夢想”:大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中央日報》宣佈要重建臺兒莊古城,但最終成了“鏡花水月”;新中國建立後,由於種種原因,臺兒莊古城的重建,也遲遲沒有啟動。

  正因為如此,鬱馥馨説,如果不是因為奶奶尚在,她可能永遠不願再回來。鬱馥馨説:“那時候,臺兒莊給我的感覺是生活很不方便,交通也很不方便。它既不像文明城市那麼時尚鮮亮,也不像偏僻鄉間那麼純粹安寧,它在兩者之間不痛不癢存在著,然後被絕塵而去的進步和繁榮搞得蓬頭垢面。所以奶奶的葬禮過後,我好多年沒有再過來。”

  後來,鬱馥馨分別在深圳和蘇州生活了一段時間。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她對故鄉文化及家族歷史的了解越來越深入,鬱馥馨還是沒能忘記這裡。她時時都在關注著故鄉的變化。

  2008年4月,在臺兒莊大戰勝利70週年之際,古城的重建開始啟動。這條消息讓她對故鄉的未來充滿了期待。終於,在2010年5月1日古城正式開城的兩個月後,鬱馥馨攜帶著一大一小兩個旅行箱回到臺兒莊——這一次,她不再是一個過客。她留了下來,再也不願離開。

  鬱馥馨在古城裏主編一本叫做《天下第一莊》的雜誌,季刊,如今已出了12期,圖文並茂,頗具才情。由於鬱馥馨在臺灣就做過多家報紙雜誌的主編,如今重拾舊業,自是得心應手。這套期刊以其“獨特、唯美、率意、真誠的風格”得到了廣泛讚譽,迄今為止成為中國5A級景區文學類雜誌較為成功的代表。為辦好這份刊物,鬱馥馨付出了不少心血。她把自己對古城的愛、對故鄉人的情、對人生的感悟注入了每一篇文章、每一張圖片。為挖掘古城的人文地理,她廢寢忘食,夜以繼日。 

  除了辦好雜誌,鬱馥馨還致力於加強海峽兩岸的交流。她每年回臺灣兩次,把臺兒莊介紹給臺灣,也把臺灣人介紹到臺兒莊。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是鬱馥馨的本家,但在鬱馥馨來臺兒莊之前,兩人並不相識,是臺兒莊讓她認識了郁慕明,郁慕明也因為她而對臺兒莊有了更多的關注。如今郁慕明題寫碑名的“郁家碼頭”已成為水城臺兒莊最重要的碼頭;體量宏偉的“郁家大院”也將對外開放;凡與臺胞、臺屬、臺企有關的一切,幾乎都與鬱馥馨有著某種關係。鬱馥馨表示,她一定盡己所能,為臺兒莊古城的繁榮發達、為海峽兩岸的交流做出最大的努力。(記者 房賢剛 張環澤) 

鬱馥馨與古城街頭説唱藝人交流心得。

[責任編輯:李典典]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