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秋帆(右)和蔡騰芳(左)捧著蔡老先生夫婦的遺像追思。
薛秋帆夫婦(右)與蔡騰芳夫婦(左)在薛秋帆贈送的牡丹畫前留影。
台灣網2月23日電 據“臺胞之家”網站消息 在兩岸分隔的一甲子歲月,演繹著多少的悲歡離合。海峽兩岸同是炎黃子孫,血管中同樣流淌著中華血脈,卻因為歷史變革而隔海數十年相望不能相見,在大陸或臺灣,又有多少人守護著徹夜難忘的憂思,思念著彼岸的親朋好友,夢想著能有朝一日再續前緣,述説當年的點點滴滴。
福建的薛秋帆老先生便是這其中的普通一員,他在1947年赴臺求學時遭遇“二二八”事件,在危急時刻幸得一位普通的臺灣同胞相助,得以躲過一劫。1949年薛秋帆返回大陸,此後便無法與恩人取得聯繫,直到兩岸融冰,才得以在60年後重新踏上寶島的土地,尋找當年的恩人……
赴臺求學遭變亂
薛秋帆老先生是福建莆田人,1946年夏從廈門集美高商畢業後失業在家。1947年春節後,他準備赴臺灣升大學。3月1日到達臺南安平港,在安平鎮旅社住宿。
薛秋帆通過廣播機了解到“二二八”事件:臺北市查緝私煙人員開槍打死人,引起臺灣人民的激憤,臺北市民群起抗爭,起義人員包圍了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圍攻臺北市軍、警、憲部門,佔領銀行、廣播電臺,控制郵電、交通……他當時預感到大難臨頭,當晚徹夜未眠。3月2日上午,他找到臺南市一鄉親處借宿。鄉親告訴他,事態發展異常嚴重,建議他去臺中找堂哥。
3月3日清晨,薛秋帆在臺南火車站買了前往臺中的車票。當時站臺上人群擁擠不堪,一片混亂嘈雜,薛秋帆茫然不知所措。不久開來一列火車,他手提行李,拼盡全身力氣擠進車廂。一落坐,人們看他身著中山裝,是個“阿山仔”(大陸人),紛紛問他從哪來,要往哪去。
薛秋帆説他剛從廈門來,要去臺中找親人。乘客們你一言我一語,説起義人員佔領臺中市,並南下嘉義市與“國軍仔”打得很厲害,這列火車不開臺中,只開到新營。許多人都勸他,往前走很危險,到新營或附近地方投親靠友,否則性命難保!薛秋帆舉目無親,心想不如儘快下車。正在這時,火車在一個車站停下來,車門被堵塞得水泄不通。薛秋帆央求對面座位的乘客把他的行李扔出去,他毫不猶豫地從車窗跳下去,剛站穩火車就開了。
[責任編輯:薛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