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平:兩岸合作産好茶
2011年,一部描寫臺灣茶商到大陸投資種茶辦廠的電影《大陸阿里山》將一個籍籍無名的山區市——福建省漳平市突然帶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而在這之後的幾年時間裏,兩岸茶産業掀起了一股“漳平旋風”,作為兩岸茶産業合作代表的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出産的各種臺灣高山茶開始在兩岸各種茶比賽中屢獲金獎,風頭甚至蓋過了臺灣本島産的高山茶,而以“漳平臺灣高山茶”為代表,福建和臺灣在茶産業上多年合作結出的碩果,也由此完成了它在世人面前的驚艷亮相。
漳平産臺灣高山茶屢獲大獎(你好臺灣網 圖)
作為兩岸交流的最前沿,由於和臺灣隔海相望,福建在地理環境上和臺灣有著許多相似之處,而福建和臺灣之間在茶産業上的合作,也是由來已久。最早到福建漳平投資的臺灣茶商之一,李志鴻先生可以説是福建臺灣在茶産業合作上的見證者。在他看來,“漳平旋風”看似突然的颳起,其實也是一個厚積而薄發的過程,一個福建和臺灣不斷整合優勢資源的過程。
十幾年前,經過一番考察之後,李志鴻發現漳平市的永福鎮和臺灣阿里山在自然環境上極其相似,於是便打算在永福種植臺灣高山茶。而初到大陸的李志鴻,只知道這裡適合種臺灣高山茶,可是該怎麼取得這些荒山林地的權證成了攔在臺商面前的第一道難題,這些問題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政策相對尚不那麼靈活的情況下,漳平林業部門想盡各種辦法,在不違反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幫李志鴻等臺商取得了林權證。李志鴻後來這樣回憶:“我們當初到大陸來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法律政策的不熟悉。”“後來是因為當地政府的重視、支援和輔導,我們才有辦法取得一些權證,尤其是林權證,有林權證之後我們才能安心的發展、經營。”
李志鴻在給記者指示他的茶場(你好臺灣網 圖)
從當地政府幫助他取得林權證的過程中,李志鴻看到了當地政府對於他們的重視以及大陸良好的投資環境:“政府非常的熱情,展現出很負責、很想幫助我們的誠意,大陸有豐富多樣的土地資源和好的政策、大的市場,兩岸優勢資源一整合,帶來的就會是雙贏共榮了。”
吃下了“定心丸”的李志鴻安心地在永福種起了高山茶,因為他知道,有了資源整合的優勢,自己的“漳平臺灣高山茶”就會越做越大,越做越強。在他看來,臺灣雖然在高山茶種植方面有著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但是卻缺少土地,超過一兩百畝的種植園是少數;相反,大陸雖然在高山茶種植技術和理念上落後於臺灣,但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在大陸這邊,園區裏最小的一個茶商都有300畝土地,如果是在臺灣那就排第一了。
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你好臺灣網 圖)
正如李志鴻所説,在接下來的十幾年的時間裏,兩岸特別是閩臺間在茶産業的合作上也是朝著“雙贏共榮”的方向發展。通過優勢的整合,越來越多的臺商來到福建開闢茶園,引進臺灣茶種種植。僅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就有50多家臺灣高山茶企業入駐,短短十幾年的時間,漳平不僅成了臺灣茶農在島外投資最集中,也是最大的茶葉生産基地,成為兩岸茶産業合作的一個窗口。
漳平出産的各類臺灣高山茶(你好臺灣網 圖)
隨著來漳平投資的臺灣茶農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與茶葉生産相關的環節被引進到漳平,現在的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已經由最初的臺灣茶農開山種茶的單一合作模式,步入與臺灣在茶業栽培、制茶、深加工、市場行銷等方面的全面對接、深度合作的時代。2014年,位於漳平的首個海峽兩岸茶産業優勢整合示範基地——“中糧 海堤”海峽兩岸茶産業優勢整合示範基地出産的永福高山茶“回歸一號”,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名優茶評選當中榮獲金獎。可以説,這是兩岸茶産業深度合作、雙贏共榮的最佳體現。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