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陸同胞的支援!”——臺南學甲漁民慶豐收
“魚躍龍門慶豐收”,臺南學甲虱目魚又迎來一個豐收年。日前,記者來到臺南學甲鎮,實地探訪60多年來兩岸首個漁業養殖合作項目——虱目魚契作的運作情況。
記者一到學甲鎮,正趕上臺南市虱目魚養殖協會舉辦歲末聯歡餐會,慶祝2013年虱目魚契作圓滿完成。近500位漁民在學甲小學的體育館中圍桌而坐,虱目魚丸、魚糕、魚皮、魚肚……一桌桌全魚宴讓記者真切感受到了漁民們的喜悅。
“契作”是指上海水産集團與學甲漁民訂立的一項契約養殖合同,採用預付定金的方式,以固定價格向漁民收購虱目魚。從2011年開始的這項計劃,已連續實施3年。每年採購360萬台斤(臺灣通用的計量單位,一台斤約為600克),學甲鎮共有120戶參與。
“感謝大陸同胞的支援!契作非常成功,漁民的收入也比較穩定。”62歲的漁民邱揚夏説,在實施契作以前,漁民受盤商(中間商)的剝削,經常出現漁獲豐收卻反被盤商壓價的現象。
“我們漁民都很純樸,不求大富大貴,只求生活安定。但是養魚也要成本,差不多要32元(新台幣,下同)以上才有得賺。前幾年被壓價,還曾跌破20元。”邱揚夏説,這把漁民害慘了。
臺南市虱目魚養殖協會理事長王文宗介紹説,根據與上海水産集團的協議,2011年和2012年的收購價都是每台斤45元,2013年略微下調至42.5元。由於價格比較平穩,參與契作的漁民年收入能達到20萬元左右。
“這3年的虱目魚價格可以説是20年來最穩定的。”王文宗説,感謝契作,讓漁民有了保底的收入。養殖協會作為仲介平臺,不賺一分差價,力求讓漁民得到實惠。(記者查文曄 何自力)
臺灣虱目魚每年總産量約5萬噸,外銷佔約20%,被稱為“臺灣第一魚”。由於産銷失調、供大於求,加之飼料、電價上漲,近年來虱目魚養殖戶常面臨虧損。2010年受惠于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虱目魚得以零關稅進入大陸市場。加上契作的開展,漁民經營明顯有了好轉。
71歲的漁民黃益和説,虱目魚怕冷、愛乾淨,對水質水溫要求高。漁民經常夜裏去池塘巡視,常年沒法睡個好覺,“希望明年契作的量能多一點,價格再高一點。”
養了一輩子魚的黃益和回憶説,2011年養殖協會在鎮上宣傳契作時,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不會是詐騙集團吧。直到大家拿到10萬元定金後,才相信這是真的。”
第二年,漁民們看到契作收入有保障,紛紛報名。王文宗介紹説,目前有400多戶漁民在排隊等候參加契作。今年3月,由於報名契作的漁民太多,協會不得不採取抽籤方式決定人選。
漁民楊政修説,雖然今年契作的收購價略有下調,但為了長久走下去,我們願意共體時艱,讓上海水産集團有更大空間去行銷虱目魚。
除了上海水産集團,江西、深圳等多個省市也到學甲鎮採購,並與養殖協會合作將利潤捐贈給學甲需要幫助的家庭。目前,北京京泰發展有限公司也在與養殖協會洽談合作事宜。
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發生後,學甲漁民先後舉行3次為災區捐款祈福的活動,共募得善款50多萬元。在鎮上的慈濟宮前,數十位漁民齊聲高呼“加油,雅安!我愛你!”
“看到漁民朋友生活得到改善,看到祖先留下的虱目魚金字招牌重新擦亮,我們非常欣慰。希望兩岸合作,將虱目魚的事業發揚光大。”臺南市議員謝財旺説。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