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3月28日至29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先後到省科學院、省農科院、省科協、省科技廳調研,看望慰問科技工作者,三次召開座談會,了解我省科技科研係統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他強調,科技創新是動力,科技創新是活力,科技創新是民生,科技創新是未來,希望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齊心協力推動我省科技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中原經濟區、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8日上午,盧展工首先來到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和高新技術研究中心,一一走進電子化學品研究室、綠色化工實驗室、安浩雲博士實驗室、中白聯合實驗室、高分子材料實驗室,他與科研人員認真交談,詳細了解成果研究和轉化的情況。
“這套裝置就是從玉米秸稈中提取柴油,替代傳統能源,剩下的木質素可以做別的添加劑,我們就是研究怎麼能把它所有的成分都利用上。現在國家每年有2億噸秸稈扔掉了,如果焚燒的話,就會污染環境。”科研人員余學軍介紹。
盧展工讚同地說,秸稈是很寶貴的資源,河南量很大,如果不能科學合理利用,很可惜。這項研究要盡快形成生產能力,盡快把這種資源利用起來。
“我有一個夢想,想在河南老家研發出一種治療艾滋病的新藥。”歸國博士安浩雲懷揣這個夢想,回到河南致力新藥研發的精神感動了盧展工,“你這樣愛國愛鄉,了不起!我提前祝賀你成功。”
多年來,省農科院不斷加強原始創新和應用研究,形成了以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動物疫病快速檢測等為代表的一批優勢和重點研究領域,主要農作物的遺傳育種研究水平處于全國前沿。28日下午,盧展工來到省農科院,先後察看了動物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小麥品質評價室、飼料氨基酸室、農業部農藥登記殘留實驗室、獸藥殘留監測評價實驗室和院展覽廳。
在動物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中國工程院院士、省農科院副院長張改平介紹說,“我們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完善的動物疫病及食品安全試紙快速檢測技術體係。這些試紙快速、簡便、高效、敏感,其中生豬主要違禁藥物殘留免疫試紙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最近,我們的鹽酸克倫特羅等快速檢測試紙在圍剿‘瘦肉精’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盧展工仔細察看該院自主研發的各類試紙,對河南的科研人員為保障食品安全做出的貢獻給予高度評價。
改革不是簡單的甩包袱,而是要出人才、出成果,激發出內在的活力。
在省科學院、省農科院、省科技廳召開的三次座談會別開生面、氣氛熱烈,“你們都是科技界的專家,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建議。”盧展工請大家暢所欲言。
省科學院院長郭新和坦率地告訴盧展工:“全國的省級研究院,到目前徹底實行公司、企業性質改制的,只有河南省科學院一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也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目前科研條件差,缺乏資金。建議省委、省政府能夠盡快研究並解決科學院現行體制機制所帶來的問題。”
盧展工認真地聽完郭新和的匯報後說:“改革要做到優勝劣汰,能上能下,能進能出,不是簡單的甩包袱,而是要出人才、出成果,激發出內在的活力。怎麼改才能有利于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這的確是黨委、政府要高度關注並認真研究解決的。”
“我們在河南化工行業做了不少貢獻,有些產品也是國際先進水平。今年我們在節能減排方面加強技術創新,根據‘十二五’規劃和中原經濟區建設,開展了多項工作。”省化工所董事長馬家軒說:“但是轉制以後,我們所的創新能力有所下降。先從市場掙錢,然後再給科研人員發工資、待遇、科研費用,這個事不好幹。”
盧展工點頭說:“科研工作本來就不是簡單地做生意,不是等價交換,有些重大科研成果也難以用金錢來衡量。”
趙亮研究員說:“我們所研究的應急水處理車,上個星期在黃河邊運行過濾,處理後的水電導率超過了娃哈哈和農夫山泉。未來三到五年,災害應急處理這一類特種車的產值應該在100億∼150億元。包括我們楊瑞娜教授做的LED項目,都是河南能做大做強的項目。”
盧展工關切地問:“能找到合作夥伴嗎?”並幫他出主意說:“其實現在我們河南做的很多東西別人都不知道,應該放到更廣闊的平臺上,推出科技成果、科研項目,與企業、人才對接。”
化學所所長趙永德說:“我在化學所工作27年了,尤其是我們研究所轉制成為有限公司後,我覺得挂出的科研創新這個牌子不能丟,要一直保留。”
多次婉拒一些單位高薪聘請始終堅守在化學所的全國勞模、化學所研究員楊瑞娜接過話筒淡定地表示:“我只表個態,不管發生什麼情況,我們在科研一線都願意一如既往踏踏實實地做事!”
聽了這些專家們的心里話,盧展工讚許地表示:“河南省科學院有這麼一支隊伍,有這麼一個好的基礎,是我們省科技工作很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們省科研力量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值得珍惜。大家能夠長期堅守科研工作者的特色和特性,不當老板當專家,難能可貴!”
河南的強項,河南的優勢,現在在全國領先的項目,我們一定要下決心支持。
省農科院院長馬萬傑和張改平院士介紹了該院引進人才工程情況,“我們通常講人才、平臺、思想這六個字,就是如何把好的人才引進來,讓他們有施展才華的舞臺。”盧展工讚同地說,就是要引進高水平的、有潛力的人才,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使農業科技人員能夠在中原經濟區建設和農業發展中做出更多貢獻。
省農科院副院長張新友提出,作為科研單位,應該很好地發揮成果推廣轉化方面的職能,加強科研人員技術與市場對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