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聚力 南襄風起

時間:2011-03-01 11:00   來源:河南日報

  若不是那塊印有“湖北、河南孟樓”雙面界碑的提醒,真不知道,我們的一只腳在湖北,另一只腳已踏進了河南。

  2月20日,沿著231省道行至孟樓鎮時,但見這里路相通,樓相連,店鋪一間挨一間,一石之隔的湖北老河口孟樓鎮和南陽鄧州孟樓鎮,早已不再是19年前經濟日報記者許寶健眼中那麼界限分明。

  1992年5月5日,《經濟日報》刊登的《從孟樓到孟樓》,湖北孟樓因其繁榮、開放受到讚賞,而河南孟樓則給人留下了貧窮、封閉的印象。

  若幹年後的今天,站在寬闊的寶健路上,河南孟樓鎮長秦大棟頗有感觸:“經過多年的你追我趕,鄂孟以商貿為主、豫孟以工業為主的格局大體形成,應該說是互補雙贏,關係也更近了。”

  交融的不僅僅是孟樓。

  聯合起來闖“江湖”

  翻開中國中部版圖,秦嶺余脈東北綿延出八百里伏牛山,大巴山橫亙于川陜鄂邊境,桐柏山、大別山與之遙相呼應,形成一個巨大的盆地。襄陽、南陽、十堰、安康、商洛等散落在盆地到山區的過渡帶上,他們山相連、水相依、路相通、習相近。

  因為遠離省會中心城市,這一區域發展相對滯後。當改革的大潮在沿海風起雲涌之時,南襄盆地仍一片寂靜。

  “窮兄弟們聯合起來,資源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襄陽、南陽坐不住了,1986年,時任南陽地委書記的李金明大聲疾呼。

  時年9月,毗鄰的八個市地首腦齊聚襄陽,舉起了“鄂豫川陜四省毗鄰地市經濟技術協作區”的大旗。約定如下:打破地區、行政分割,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資源的優化配置!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加快科技、貿易、市場的聯合進程……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剛剛成立的協作區在襄陽舉辦了第一屆物資交易會。如今任職荊門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的黃愛萍,給我們描繪1990年在荊門舉辦的物資交易會盛況時,只用了八個字:“琳瑯滿目!萬人空巷!”

  據襄陽市招商局局長王鵬介紹,物資交易會連續舉辦了十年,總交易額高達110多億元。同時科技開發、資金拆借,創建技術、人才市場等,也搞得紅紅火火。

  區域經濟的活躍,吸引了相鄰地市的競相加入:先是湖北隨州、神農架林區,隨後河南洛陽,最後連重慶開縣、奉縣也參與進來。協作區的觸角開始衝出盆地,向西部延伸,其發展頂峰時,共有15方代表參與舉辦大型活動。

  因此,2000年,協作區更名為“中西部經濟技術協作區”,覆蓋人口已超過5000萬,面積佔到了全國的2.1%。

分享到:
編輯:吳捷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