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中原經濟區建設新使命 譜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新篇章

時間:2011-01-20 14:53   來源:河南日報

  2010,搶抓機遇持續發展好態勢


  郭庚茂省長在報告中指出,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復雜形勢和嚴峻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四個重在”實踐要領,大力推進“一個載體、三個體係”建設,以“堅持三保、突出轉型、強化態勢”為著力點,以“落實完善、創新機制、提高能力”為關鍵環節,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勝利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好的趨勢、好的態勢、好的氣勢。


  ——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著力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初步預計,全省生產總值達到2.2萬億元以上,比上年增長12%左右。財政總收入2293億元,增長19.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81億元,一般預算支出3413億元,分別增長22.6%和17.5%。


  ——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重點,全面實施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堅持不懈做好“三農”工作。認真落實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各類惠農補貼達到154.6億元。糧食總產達到1087.4億斤,增產9.6億斤,連續7年創歷史新高。


  ——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加快城鎮化步伐。把推進城鄉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作為全局性舉措和緊迫任務來抓。預計全省城鎮化率達到39.5%,提高1.8個百分點。


  ——緊緊圍繞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強力推動改革開放。不斷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大力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2.4億美元,增長30.2%;實際利用省外資金2743.4億元,增長24.6%,是歷年來招商規模最大、來豫客商和簽約項目最多、合同金額最高、招商成效最好的一年。


  ——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初步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00元,扣除物價因素,分別實際增長7%和10%左右。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32.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8%。


  郭庚茂指出,尤為令人鼓舞的是,我省審時度勢、著眼全局,組織動員各界力量、匯集各方智慧,持續、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戰略,提出了建設中原經濟區、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興總體戰略,在省內外形成廣泛共識,產生重大深遠影響。中原經濟區總體戰略的提出和實施,必將激勵全省人民萬眾一心、奮發圖強,加速實現中原崛起和河南振興,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1,“四個突出”“八策並舉”


  2011年是我省“十二五”發展和中原經濟區建設開局之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到2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外貿出口增長2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00萬人以上,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節能減排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圍繞上述要求和目標,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在指導思想上要堅持“四個突出”:突出清醒與憂患,突出主題與主線,突出統籌與運作,突出民生與民心。在工作著力點上,針對今年形勢特點,結合我省實際,以關鍵舉措帶動全局,做到“八策並舉”:持續推進大招商活動,加快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投融資機制,創新土地開發利用管理機制,大力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大規模開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爭取擴大需求、穩定投資、調整結構、改善民生的綜合效果。


  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必須以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堅持“三具兩基一抓手”,深入推進“兩轉兩提”,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恪守為民之責


  多辦利民之事


  【關鍵詞】為民


  【報告要點】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關係發展,發展決定民生。謀劃改革發展、實施項目建設一定要使人民群眾成為現實受益者而不是受損者,樹立勇于對人民負責、能夠對人民負責的形象。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作為評判各項工作的最終標準,恪守為民之責、多辦利民之事。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真心實意為群眾排憂解難,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現實合法權益。


  轉變政府職能


  提升行政效能


  【關鍵詞】職能轉變


  【報告要點】加強和改善政府對經濟社會事務管理,努力實現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注重調查研究,遵循客觀規律,科學民主決策,增強工作的前瞻性、係統性,做到不走錯路、力爭少走彎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幹預。啟動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深化政務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審批等領域的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加強規范化建設,提高應急管理能力。


  堅持依法行政


  主動接受監督


  【關鍵詞】依法行政


  【報告要點】各級政府及部門都要嚴格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依法接受其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支持政協參政議政,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提高政府立法質量和水平,嚴格行政執法責任和過錯追究制度。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嚴查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腐敗,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實效取信于民。


  轉變工作作風


  注重求實求效


  【關鍵詞】求實求效


  【報告要點】強化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做到責隨職走、心隨責走,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突出運作,狠抓落實,說到做到、說好做好,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加強財政管理,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公務接待、因公出國(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等三項經費支出預算原則上實行零增長,堅決制止鋪張浪費,降低行政成本。精簡會議、文件,減少不必要應酬和檢查評比,凝神聚力、鍥而不舍,謀大事、抓落實、求實效。加強公務員隊伍教育管理,建設學習型機關,提高素質能力,增強服務意識,深入開展爭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活動。

 

 

分享到: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