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原經濟區,就是要堅持探索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走好這條路子,需要全省上下深入研究、積極探索,突出河南特色、體現河南優勢,找準“三化”協調發展最佳著力點。圍繞這個話題,代表、委員各抒己見,展開熱烈討論。
工業化發展應當好龍頭
“建設中原經濟區,工業發展當仁不讓。工業化上不去,其他‘化’都很難上去。”省人大代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楊盛道說,當前,我省仍處于工業化中前期向工業化中期加速推進階段,信息化發展正步入全面滲透、深度應用的新階段。這一時期,工業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是城鎮化的主動力,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主戰場。工業發展既面臨著產業轉移、擴大內需、後發優勢等難得歷史機遇,也面臨著區域競爭、結構矛盾、要素約束等突出問題。新形勢下,全省工業戰線只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態度,時刻保持加快發展、轉型升級的緊迫感,才能勇挑重擔,才能攻難克堅,才能當好龍頭。
省政協委員、許昌市副市長秦春梅認為,建設中原經濟區,關鍵要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在哪里?在建設現代產業體係上,在推進工業化進程中。”秦春梅說,許昌市依托“一帶十區二十個產業集群”,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區便于集中優勢資源、便于形成產業配套、便于集聚招商引資合力等優勢,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係,加快了全市工業化進程。同時,通過產業集聚區吸納、集聚人口、資源和其他生產要素,還進一步推動了城鎮化建設,帶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
城鎮化建設要帶動兩頭
城鎮化一頭連著工業化,一頭連著農業現代化,在“三化”協調發展中具有核心帶動作用。郭庚茂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推進城鄉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作為全局性舉措和緊迫任務來抓。
新鄭市在2010年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和全國科學發展百強縣(市)行列。省人大代表、新鄭市市長王廣國說:“站在新起點,如何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三化’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新跨越?郭庚茂省長的報告為新鄭指明了發展方向,就是必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堅持以新型城鎮化帶動‘三化’協調發展,努力實現縣域經濟發展新突破。”
“發展城鎮化最缺的是什麼?我認為是產業支撐。”省人大代表、南召蓮花溫泉旅遊集團董事長邢清鑫說。蓮花溫泉位于南召縣皇路店鎮,開業半年多來,共接待遊客20萬人次,增加皇路店鎮財政收入3000多萬元,拓寬改造了333省道和雲陽至南陽公路等道路,鎮上外出打工的年輕姑娘小夥子都回來了,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邢清鑫說,城鎮化沒有捷徑可走,但有巧勁可使,有外力可借。“結合地方經濟發展、資源優勢等特點,有針對性地引進項目,是城鎮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農業現代化要抓住重頭
“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夯實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基礎。”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把農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把農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推動農業現代化,固始縣的做法是,通過發展現代工業讓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通過發展勞務經濟,實現農民外出創業;通過土地有效流轉,提高土地產出,增加農民收入。”省人大代表、信陽市委常委、固始縣委書記方波說,“通過減少以農耕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民,建設生態高效的現代城鎮體係和現代產業體係,是農業大縣和人口大縣固始‘三化’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
代表、委員一致認為,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就是要實現以新型工業化帶動和提升農業現代化,以新型城鎮化帶動和推進新農村建設,建立健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長效機制。這是“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目標所向。(陳學樺 李東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