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遇見宜春 多彩非遺”宜臺交流活動舉辦
2025-10-27 16:12: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中國臺灣網10月27日訊 10月22日至24日,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遇見宜春 多彩非遺”宜臺交流活動成功舉辦,來自臺灣的手作藝術家、文創從業者及青年代表一行20余人在宜春市參訪交流,體驗山水之美,感受非遺魅力,追尋文化根脈,共話同胞情誼。

活動合影。(中國臺灣網發)
山水為媒,共賞贛鄱風韻
走進明月山與明月千古情景區,交流團在層巒疊翠間感受“月亮之都”的詩意,在千年文化長廊中觸摸歷史脈搏。溫湯鎮古井泉街的氤氳熱氣、“秀美鄉村”水口村的田園牧歌,讓臺胞們沉醉于“江南佳麗之地”的生態之美與人文之韻。走進宜春博物館,從吳城遺址的青銅文明到禪宗文化的源流,交流團成員在歷史長河中追尋共同的文化根脈。

交流團成員親手體驗水墨拓印環節。(中國臺灣網發)
非遺為筆,共繪傳承畫卷
在宜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非遺工坊里,交流團成員了解了袁州剪紙、新坊版畫、宜春漆器、萬載苧麻紙手工制作技藝等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並與項目傳承人展開親切交流與技藝切磋。新坊版畫傳承人余東方為臺灣同胞係統講解了版畫的歷史沿革,並細致剖析從選材、畫稿、雕刻到拓印的全流程。在傳承人的指導下,交流團成員親手體驗水墨拓印環節,制作出各具特色的版畫作品,現場氣氛熱烈。臺胞黃馨霄欣喜地表示:“這次體驗非常有收獲,宜春的非遺文化真的很獨特、很有魅力。”
在莊梅峰根雕工作室,交流團觀賞了“以刀為筆,以木為紙”將天然朽木化為詩意藝術的作品。臺胞童正一家族三代從事木雕,他感觸頗深:“無論是選材理念還是雕刻技法,宜春非遺代表性項目根雕與我們所從事的手工藝很相似,這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座談會現場。(中國臺灣網發)
文化為橋,共話青年情誼
兩岸青年座談會上,臺灣青年藝術家與宜春非遺傳承人、高校師生學子圍坐一堂,從技藝傳承到創新發展,從文化共融到情感共鳴,話題不斷延伸。臺灣非遺工藝協會侯小圓分享道:“在臺灣,我們常通過節慶展示傳統技藝,而宜春的高校將非遺融入日常教育,這種‘活態傳承’讓我深受啟發。”萬載苧麻紙手工制作技藝傳承人王春根則回應:“讓非遺走進校園、融入生活,正是讓它‘活’下去的關鍵。我們保護技藝,更希望它能像一棵樹,在當代生活的土壤里扎根生長。很高興兩岸同行能有此共鳴,期待未來能有合作,相互學習和借鑒,讓非遺走向世界。”
此次交流活動成功架起一座文化的橋梁,讓兩岸青年在宜春深厚的非遺沃土中,共同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從技藝的切磋到心靈的共鳴,從文化的“走近”到情感的“走進”,臺灣青年不僅體會到兩岸深厚的歷史文化聯結,更深切感受到“贛臺一家親”的溫暖。未來,宜春將持續搭建兩岸文化交流平臺,讓更多臺灣青年在非遺傳承中讀懂大陸,在山水行走中感受鄉情,攜手書寫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時代新篇。(中國臺灣網、宜春市委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黃曉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