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六十五載尋親路 多方助力終圓夢

2024-08-21 09: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合影(普洱市臺辦供圖)

  台灣網8月21日訊 思鄉之情,落葉歸根,根植于中華兒女血脈裏,對於在外漂泊的遊子,縱使千山萬水、車馬勞頓,也抵不過對親人的思念。時隔六十五載,遠居緬甸的周小雲先生,帶領生活在臺灣、泰國各地的兒孫,歷經輾轉曲折,終於于7月15日回到了闊別半個多世紀的家——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回到了祖國親人的懷抱。

  65年前,年僅13歲的周小雲先生跟隨父母到緬甸定居,就再也沒有回來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與日俱增,周小雲先生説:“每逢佳節倍思親”,特別是到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就會特別地想念在祖國的親人。在外65年,周小雲先生和他的兒女們,從未間斷過尋找親人,由於時間久遠,加之交通、通信資訊不便,未與親人們聯繫上。周小雲先生的女兒周姵佳女士嫁到臺灣後也到雲南尋找過親人,但未找到。而生活在瀾滄的周小雲先生的侄子周永清也先後2次到緬甸尋親未果。

  2023年,參加雲南省委臺辦組織的普洱茶文化交流會時,周姵佳女士認識了普洱市委臺辦主任羅海英,並向羅海英發了資訊:“我是姵佳,想幫我爸圓夢,回鄉尋根,因為我們都愛祖國。麻煩幫幫忙,可否找得到我堂哥周永清,如果有聯繫上的話,可否要到微信和聯絡電話?感激不盡。”

  得知情況後,普洱市委臺辦高度重視,立即與瀾滄縣委統戰部聯繫,請瀾滄的同志幫助尋找周姵佳女士的親人。瀾滄縣委統戰部的同志根據臺胞提供的資訊,經過認真分析,與動朗鎮、酒井鄉的鄉、村、組幹部進組入戶多方尋找,最終在動朗鎮尋找到了周小雲先生的親人,併為他們建立了聯繫方式。

  與親人取得聯繫後,因視力問題,連走路都需要人攙扶的78歲的周小雲先生,攜分別定居在泰國、臺灣的女兒、女婿、孫女回到了闊別65年的故鄉。回家的路上,周小雲一直很激動,當與家人相見時,當兒時的玩伴親切地呼喚出周小雲先生的乳名時,親人們瞬間熱淚縱橫,緊緊深情相擁,血脈相連的親情在這一刻得到了最真摯的詮釋。

  在與普洱市委臺辦、瀾滄縣委統戰部、縣政府僑務辦、縣僑聯、瀾滄縣企業代表、村委員會代表座談交流時,周小雲先生止不住熱淚盈眶,與兒女們共同表達了感謝,分享了出國後的經歷,為家鄉的發展變化感到欣喜。他説:“以前我們出門靠的是雙腳,條件好點的可以坐馬車,我年紀小,去緬甸的時候連腳都走腫了。這次回來我們是坐飛機回來,到昆明後坐高鐵回來,想不到瀾滄通了高速公路、通了飛機,瀾滄景邁的機場還有好多的航班飛泰國、緬甸等地,國內的高鐵很舒服、很穩,水杯都不會倒,我們寨子的條件也變好了,水泥路通到寨子,我的侄孫子還辦了茶廠……我由衷地感到高興,為祖國的發展點讚!”

  與會工作人員對周小雲先生和親屬的重逢圓夢表示祝賀,介紹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援幫助下普洱、瀾滄取得的發展變化。與周小雲一同回來的家人表示,將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為兩岸和平統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夜深了,相談的人都興致高漲,一首首家鄉的歌唱不盡,一杯杯家鄉的酒喝不醉,割不斷的親情,道不完的話語。無論你走到哪,中華兒女的血脈永遠相連,血濃于水。(台灣網、普洱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