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維度,看川臺農業合作如何成為四川農業轉型升級新引擎
2020年8月,四川臺資農業企業委員會成立。(四川省臺辦供圖)
台灣網11月19日訊 “現在建設進行到哪一步了?”“年底是否能進入房屋建設?”11月5日,通過視頻會議,身在臺灣的廖述翔向四川的合作夥伴何志貴了解項目新進展。
去年底,一家純臺資的現代農業産業園區在“陽光之城”攀枝花開建,種植技術和經營理念也由臺灣引進。廖述翔就是園區的投資者。
雖然疫情的影響仍未消散,但包括廖述翔在內的很多臺灣農業人對四川農業的未來依然充滿信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四川新增臺資農業項目近20個,合同投資額超10億元人民幣。
近年來,川臺農業交流日益密切,合作領域不斷拓寬,規模不斷擴大,眾多臺灣農業企業在四川各地紮根、開花。企業規模産值不斷提高,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為四川農産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
吸引——出政策、搭平臺 多措並舉保障臺灣農企發展
當廖述翔投資的現代農業産業園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之時,2002年便來到四川發展的臺灣農業企業負責人胡淑美正在打理位於成都崇州市的農莊裏新建的生態濕地。
雖然,廖述翔和胡淑美來到四川發展的時間相距17年,但四川對他們的吸引力一樣強勁。
川臺農業合作緣來已久。優秀臺資農業企業不斷涌現,建立起了“川臺農業合作示範基地”,用臺灣農業模式和理念帶動一批又一批四川農業企業找到發展新路徑。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截至目前,在川註冊臺資農業企業已超過300家,投資總額近150億元人民幣。
臺商在巴中打造的澳洲淡水龍蝦産業園。(四川省臺辦供圖)
倘若説決定攜手,是源於川臺兩地在農業發展方面的高契合度。那麼,四川在川臺農業發展政策保障、平臺搭建方面的種種努力,則是兩地雙手越握越緊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2016年至2020年,四川省臺辦會同省委農工委、省農業農村廳通過深入調研,先後三批授予了30家臺灣農業企業為“川臺農業合作示範基地”,併合計提供500萬元項目補貼。此外,2014年以來,四川省臺辦、省農業農村廳在四川和臺灣連續成功舉辦了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通過論壇活動推動簽約項目近40個,合作金額近30億元,成為引領和支撐川臺農業進一步全面深入合作的新平臺。
今年,四川在穩步推進“川臺70條”落實落細基礎上,先後研究出臺了“‘26條’操作指南”、四川“支援臺企12條”,進一步拓展政策服務領域,同時將“川臺70條”對口聯繫的省直部門(單位)增加至38家,在滿足臺胞臺企更多發展需要、持續提升臺胞臺企參與感、獲得感、榮譽感、幸福感等方面,實現了“川臺70條+”加乘效應。
下一步,四川省臺辦、省農業農村廳積極實施《川臺農業合作助推鄉村振興星暉計劃》,從培育壯大臺資農業産業、加強政策支援、創新業態創建品牌、加強人才智庫建設等12個方面,對未來3—5年提升川臺農業交流合作品質和水準進行規劃,制定目標任務,大力推進川臺農業合作現代化、專業化水準再上新臺階。
碰撞——帶來先進技術與理念 助力四川農業發展
“國慶節期間,莊園接待了好幾批遊客。”雖已深秋,但攀枝花仍陽光燦爛,在逸品敲冰巧克力莊園內,工作人員忙碌著修繕魚池、準備餐飲,迎接即將到來的遊客。
疫情之下,一個個旅遊合作訂單卻不斷“砸”向這家莊園。在莊園負責人、在川臺商李賢治看來,這是臺灣精緻農業的發展思路和四川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互相碰撞結合産生的良好效應。這個以“鮮花、水果、巧克力、冰淇淋”為主題的莊園,集生態莊園、巧克力展示和體驗館于一身,不同於簡單發展種植業,還具備供遊客玩、吃、賞的多項功能。
李賢治的莊園只是臺灣農業企業生産模式、經營理念和農業技術在四川開花結果的一個縮影。
時間回到2016年,臺灣農業企業負責人林次郎的到來,讓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一家經營杏鮑菇的企業迅速轉虧為盈。“我們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扭轉了該企業的經營局面,並決定將其並購。”林次郎的法寶,就是臺灣成熟的杏鮑菇生産技術和完備的管理方式。如今,該企業不僅成為戰旗村的一張新名片,産品遠銷歐洲,並且員工實現本地化,90%都是本地人。
近年來,臺灣農業人尋“機”而來。“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活”“小而強”的臺灣農業,在四川廣袤的土地上,針對農業精細化程度相對較低、農業農村多功能立體開發不足等提供解決方案,逐漸成為四川農業向現代農業升級的新引擎。
疫情之下,位於涼山州的冕寧元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做出大膽決定——增資100多萬美元。“不僅是出於對四川農業前景的信心,還有做農業應有的耐心。”在當地人看來,該企業負責人、臺商林春福有點“不一般”:黢黑的膚色、常常泥濘的雙腳和一身輕便的服裝。“搞農業急不得。”2011年從臺灣來到涼山,林春福紮根四川發展多年,目前,他在涼山州的10700畝土地上,種植了油橄欖,于去年實現盈利。
2019年,林春福獲得“四川省第四屆農村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銀獎。近年來,在川臺資農業企業充分發揮輻射作用,引導當地農民採用先進理念、技術和發展模式,帶動了所在地區的農業産業鏈提升。
雙贏——積極投身鄉村振興 架起川臺交流合作新橋梁
四川,儼然已經成為臺灣農業企業家進入大陸發展的熱土。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臺灣農業企業家不僅努力實現“農業夢”,還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架起川臺交流合作新橋梁。
臺資農業企業專家指導當地村民學習種植新技術。(四川省臺辦供圖)
在助力扶貧方面,在川臺灣農資企業表現突出。在廣元市蒼溪縣,小黃花“搞”出了大産業:在川臺資農業企業四川杉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年産值近兩億元,並且帶動1800戶村民致富,戶均增收3200元。
這家企業不僅為當地人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還請來臺灣技術專家,手把手教他們種植技巧。“我感覺這個事情特別好,就打算自己創業。”受四川杉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杉桂的影響,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的年輕小夥蔣茂向其“取經”,帶動更多老百姓致富。
冕寧元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林春福指導當地村民種植油橄欖。(四川省臺辦供圖)
“自從種了油橄欖,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大變化!”在冕寧縣宏模鄉優勝村,説起油橄欖,老百姓豎起大拇指:以優勝村7組為例,發展油橄欖種植業之後,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增長了2-3倍,從全村貧困組一躍成為經濟“領頭羊”。
通過公司+科技+農戶+基地的生産經營模式,在川臺資農業企業冕寧元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帶動當地村民脫貧,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超320戶,這些彝族村民為表達感謝,為精深加工後的特級初榨橄欖油取了一個彝族名字——木都哈尼。
從尋“商機”,到紮根四川,一批批臺灣農業人已和四川結下深厚情誼,架起川臺交流合作的新橋梁。今年8月,圍繞“農業多貢獻”,鞏固和提升川臺農業合作水準和品質,四川臺資農業企業委員會成立,旨在為在川臺資農業企業搭建對接溝通的平臺,增強其相互交流以及與政府部門間的聯繫,支援幫助臺資農業企業健康發展、做大做強,進一步助力我省現代農業産業發展。(台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