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到之處皆風景 臺灣未來媒體人河北體驗活動圓滿落幕
臺灣未來媒體人參訪團一行參訪中華三祖堂。(台灣網 張露露 攝)
台灣網12月7日北京訊(記者 張露露)“一直以來多是在南方城市,這次的河北行讓我看到了傳説中的北國風光,非常新奇。”來自武漢大學網路傳播學系的臺灣女孩孫若蜜表示,她用微電影的形式拍攝、記錄河北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
由河北省臺辦主辦的“臺灣未來媒體人河北體驗”活動在河北舉行,來自北京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京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僑大學、上海戲劇學院、臺灣大學等30余名臺灣青年參加活動。在為期6天的活動中,他們參訪了中華三祖堂、合符壇、泥河灣、河北傳媒學院、大境門長城等地。
走訪古老印跡,感悟中華文化
參訪團一行追溯人類起源,在位於河北省桑幹河上游的陽原盆地的泥河灣,距今約二百萬年前已有人類生活印記。2000年泥河灣舊石器考古被評為中國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其中小長梁遺址作為人類活動最北端的見證和中華大地古人類早期發祥地。
“涿鹿之戰”“坂泉之戰”“合符釜山”“定都涿鹿”,中華三祖堂內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壁畫,把約4700年前黃帝、蚩尤和炎帝三位始祖創建中華文明的輝煌業績生動地展現在後人面前。
在三祖堂的正南方,是以“天圓地方”和“智圓德方”觀念建造的上圓下方的中華合符壇。壇體中間56根高9.9米的民族圖騰石柱同心圍繞,象徵著中華民族大團結。參訪團成員饒有興致地觀看圖騰石柱,互相交流對各個民族的認識。
參訪過程中,來自天津大學的臺灣交換生潘伯邑,拿著自己做好的筆記不時與講解員交流,他驚嘆于古人類遺址的自然風光,更感嘆中華文明的經久不衰。孫若蜜表示,“在合符壇雄偉的建築中感受到多民族團結的精神,讓我很受感動,希望多民族都能像建築一樣,團結成圓。”
對話文物,品味匠心
“希望在這裡找一找在課本上看到過的文物,”在河北省博物院,參訪團一行觀賞文物的同時,也與歷史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長信宮燈”頭、身、右臂、燈座等部位可任意拆卸;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座集多種工藝于一體,複雜精巧;劉勝金縷玉衣完整精緻……
來自上海戲劇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的臺灣男孩鄧勳澤告訴記者,古人豐富的想像力和強大的創造力讓他震撼,在過去還沒有物理理論等的情況下,他們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創造出一件又一件令後人敬佩的作品,“受益匪淺。”
“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巧妙精緻的文物獨顯匠心,複雜深刻的文章亦是匠心之作。一曲紅樓夢一場,位於石家莊市正定縣的榮國府,便是1987年始播電視劇《紅樓夢》的拍攝地。一看到“榮國府”三個大字,參訪團成員就起了興趣。
“看到榮國府,就能想到《紅樓夢》。家國歷史,兒女情長都被作者巧妙地融入書中,其中的人物命運也讓人感慨。”很多團員也表示曾經看過電視劇,如今親眼見到劇中場景,“很開心。”
用鏡頭展現風景,用真心體會人文
活動中,參訪團成員分為三組,用鏡頭記錄河北的大好河山和人文風情,並製作成微電影于12月1日晚進行公映評比。河北省臺辦副主任付輝東出席活動併為獲獎小組頒發獎項。付輝東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使臺灣同胞更好地了解河北,促進冀臺進一步交流合作。
“所到之處,皆是風景,所見之人,都是風範。”來自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的袁勳,也是本次參訪團的團長,他表示,參加這次活動讓自己收穫很多,參觀並了解新鮮人、事、時、地、物,認識到新朋友,希望通過自己不斷努力尋求未來更多的合作機會。
“大家的熱情就像家人,讓我交到很多很棒的朋友,”來自淡江大學的劉玲伶認為,活動雖是短短的幾天時間,卻學習到很多東西,“我們將帶著滿滿感人的故事與畫面回到學校,希望下次有機會把未完待續的影片繼續完成。”(完)
臺灣未來媒體人參訪團一行參訪中華三祖堂。(台灣網 張露露 攝)
臺灣未來媒體人參訪團一行參訪中華合符壇。(台灣網 張露露 攝)
臺灣未來媒體人參訪團一行參訪長城桑幹酒莊。(台灣網 張露露 攝)
臺灣未來媒體人參訪團一行參訪泥河灣。(台灣網 張露露 攝)
臺灣未來媒體人參訪團一行參訪小長梁古人類遺址。(台灣網 張露露 攝)
臺灣未來媒體人參訪團一行參訪崇禮2022冬奧規劃館。(台灣網 張露露 攝)
臺灣未來媒體人參訪團一行參訪榮國府。(台灣網 張露露 攝)
臺灣未來媒體人參訪團一行參訪河北省博物院。(台灣網 張露露 攝)
臺灣未來媒體人參訪團一行在河北傳媒學院體驗生物傳感實驗。(台灣網 張露露 攝)
參訪團成員正在剪輯作品。(圖片來源:參訪團成員)
河北省臺辦副主任付輝東為獲獎小組頒獎。(圖片來源:河北省臺辦)
河北省臺辦副主任付輝東為獲獎小組頒獎。(圖片來源:河北省臺辦)
河北省臺辦副主任付輝東為獲獎小組頒獎。(圖片來源:河北省臺辦)
參訪團在大境門合影留念。(台灣網 張露露 攝)
[責任編輯: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