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工程界人士赴四川參訪 冀深化兩地交流合作

2016年06月13日 13:3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川臺高速公路設計施工交流會

川臺高速公路設計施工交流會。(圖片來源:四川省科協) 

  中國臺灣網6月13日成都訊 日前,臺灣社團法人“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交流參訪團陳世圯一行19人到四川參訪並出席川臺高速設計建造學術交流會。

  參訪團由臺當局“交通部公路總局原局長”陳世圯先生任團長,日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景鵬先生任副團長。陳世圯先生在四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曾帶領臺灣工程界協助震災重建家園協會多次深入災區,協助地震災區勘災,無私奉獻臺灣9.21地震恢復重建經驗,為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提供了非常有成效的技術支持。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會見了參訪團一行,感謝陳世圯先生等對四川災後重建做出的貢獻,希望進一步加強四川與臺灣兩地工程界的交流合作。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特大地震八周年,交流參訪團一行來到重建後的汶川縣城,先後參觀了汶川博物館、汶川縣岷江東岸濱河路、歌莊廣場、西羌文化街、體育館、銘恩廣場、汶川縣第一小學等。汶川縣科協主席張珍雲介紹了汶川縣災後重建情況。汶川縣第一小學校長介紹了重建後的學校情況。參訪團對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四川人民在自然災害面前不屈服、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高度讚賞。

  在“川臺高速公路設計建設學術交流會”上,臺灣大學土木係兼任教授、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常務監事及兩岸交流委員會主委周南山和新亞建設公司副總工程師劉泰儀分別做“困難地形之生態高速公路設計—美國和臺灣之經驗”和“臺灣蘇花改善公路之隧道工程”報告,介紹了臺灣的土木工程經歷的三個時段,即1980年之前的“人定勝天”如中橫公路興建;1980年至2002年大地反撲階段,如921地震、納莉臺風、賀伯臺風、桃芝臺風;2002年之後順天應人階段,開始注重生態景觀和諧。交通廳公路規劃勘測設計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莊衛林介紹了雅西高速公路的關鍵設計技術與科研成果。

  交流會上雙方暢所欲言,會議氣氛熱烈,兩岸專家針對道路工程設計施工中對生態景觀環境的保護理念形成共識,均認為工程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其目的在改善社會環境和生活水準,故工程的設計應有景觀保護和環境永續發展的觀念,否則我們只是工程“匠”,而非工程“師”。通過此次學術交流,促進和密切了川臺兩地工程界的聯係,雙方表示希望今後將這種學術交流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並期待有更進一步的合作。

  會後,參訪團還對“勘察設計典型示范”和“科技示范”雙示范項目——雅西高速公路實地考察,該條高速路被海內外專家學者公認為全國乃至全世界自然環境最惡劣、工程難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山區高速公路之一,參訪團對雅西高速公路的臘八斤大橋、幹海子和鐵寨子雙螺旋隧道和幹海子特大橋等工程項目感到很震撼。(中國臺灣網、四川省科協聯合報道) 

臺灣參訪團在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院交流

臺灣參訪團在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院交流。(圖片來源:四川省科協) 

[責任編輯:川臺宣]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于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係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