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建慧:發揮優勢彰顯特色 開創皖臺交流合作新局面
記者:過去四年,皖臺交流合作呈現出哪些新的特點?
花建慧:我省深入貫徹胡錦濤總書記“12 31”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主動適應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形勢,大力推動皖臺各項交流與合作,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影響廣泛的交流品牌,取得了積極成果。縱觀近四年來的皖臺交流,總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是皖臺經貿交流日益熱絡。近四年來,皖臺各界開展的交流活動日益頻繁,成功舉辦了皖臺科技論壇、海外臺商安徽行等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重大活動,呈現出多層次、寬領域、影響大的顯著特點。特別是去年4月,時任安徽省省長王三運率團赴臺舉辦大型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以“銘傳親緣寶島行”為主題,向臺灣民眾全面展示了安徽經濟文化多姿多彩的各個方面。銘傳大學桃園校區內矗立的由安徽人民贈送的劉銘傳青銅雕像,王三運和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銘傳大學禮堂的同臺暢懷高歌,安徽媳婦吳丹與臺灣夫婿蘇志龍在高雄街頭年輕燦爛的笑臉,屏東縣瑪家鄉佳義小學“希望工程在臺灣”捐款儀式上臺灣小學生歡快的歌舞和安徽姑娘悠揚的黃梅調……一幕幕感人的場景見證、凝聚、昇華了皖臺人民綿長深厚、歷久彌新的親緣、情緣,更為皖臺間交流與合作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空間。2011年,皖臺鄉(鎮)村(社區、街道)簽署了16項合作協議,黃山與阿里山、日月潭與太平湖結為友好山(湖)。截至去年底,我省累計批准臺資項目1337個,實際利用臺資近20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實際利用臺資4.2億美元,同比增長210%;仁寶電腦、友達光電、臺達電子、聯發科技等一大批臺資大企業在皖落戶發展。
二是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安徽文化周、兩岸情中秋音樂會、徽文化夏令營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深化了兩岸的文化認同,擴大了徽文化在臺灣的影響。今年8月,安徽電影周在臺北舉辦,這是內地首次以省為單位在臺灣舉辦電影周。期間共放映了8部安徽製作的影片,集中推介了200個文化産業項目,成功簽約13個項目,總投資近29億元。安徽電影周使臺灣民眾對安徽,特別是徽文化的深厚底蘊有了進一步了解和感受,也為皖臺文化産業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安徽20多所大學與臺灣高校簽署了合作交流協議,中國科技大學開設了臺灣博士班。2011年有近200名安徽學子赴臺學習交流,100多名臺灣大學生在皖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三是皖臺往來更加便捷。2009年、2012年,合肥駱崗機場、黃山機場先後被國臺辦批准為對臺直航機場,東方航空公司與臺灣復興、遠東、長榮航空公司每週有10個航班往返于皖臺之間。我省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四個港口陸續開通對臺貨運直航,人員和貨物往來更加便捷。截至2012年9月底,我省居民赴臺旅遊總人數累計達92094人次,年平均增長50%。臺灣居民來安徽旅遊總人數也逐年快速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便達到53.1萬人次,同比增長29.2%。臺灣已成為安徽入境遊第一客源地。
記者:近幾年,臺資開始逐步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安徽在承接産業轉移、開展對臺經貿合作上有哪些舉措?
花建慧:安徽資源豐富,區位優越,科教實力雄厚,産業配套完備,與臺灣經濟互補性很強,雙方合作潛力巨大。近年來,安徽圍繞承接産業轉移和推進自主創新,打造了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兩大國家級戰略平臺。通過中國國際徽商大會暨資本要素對接會、中國安徽農業産業化交易會、海外臺商安徽行等一系列重大經貿活動,加大了與臺灣文化、旅遊、電子資訊、農業等領域的交流,為臺商産業轉移、臺資來皖合作發展積極搭建平臺。今年3月,在全國臺企聯的指導和臺灣企業界的積極參與下,大陸首個臺資企業轉移示範基地在我省銅陵市設立,時任海基會董事長的江丙坤先生親臨銅陵出席揭牌儀式。目前,我省的7個臺灣工業園、2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已成為臺資企業來皖投資興業、合作發展的重要平臺。
為進一步深化皖臺交流合作,2011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鼓勵臺灣同胞投資興業、促進皖臺交流合作的若干意見》,在加大財稅支援、加強合作要素保障、促進創新和轉型升級、優化投資環境、深化經貿合作、健全服務平臺等六個方面,提出26條具體意見,鼓勵和支援在皖臺資企業和有意來皖投資快速健康發展。
目前,皖臺經濟合作發展勢頭良好,1288家臺資企業落戶安徽,在為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同時,臺資企業自身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進一步深化皖臺經貿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月底,我省有關方面將與臺灣電電公會共同舉辦的“2012海峽兩岸(馬鞍山)電子資訊博覽會”,必將加快推進皖臺電子資訊産業交流合作發展的大跨越。
[責任編輯: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