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化醫改:取得突破 有徑可循
“個人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例保持在30%以下,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4月25日,中國醫學科學院發佈《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16)》(下稱報告),報告指出,2016年深化醫改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明顯成效,形成了一批符合實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標誌著深化醫改已從尋徑探路變為有徑可循。
分級診療成效初顯
報告系統分析了2016年度中國醫改的主要進展及成效。報告指出,中國政府空前重視醫改,注重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醫改正在向提質增效邁進。
報告認為,中國醫改在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和社會辦醫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明顯成效。報告用數據概括了2016年醫改取得的6點新進展,包括居民健康水準持續改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紮實推進,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等。
其中,分級診療制度近來廣受社會關注。“促進優質資源下沉、重心下移,首要就是要通過改革來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表示,分級診療制度是解決目前中國優質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問題的重要舉措。
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分級診療試點成效初顯。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和266個地級市啟動試點,探索醫聯體、醫共體等多種分級診療模式,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22%以上,重點人群達38%以上。
此外,報告認為,2016年中國基本醫保保障水準穩步提升,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具體而言,財政投入持續增長,衛生總費用結構逐步優化,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420元,個人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例保持在30%以下,人民群眾的就醫負擔有所緩解。
注重改革經驗推廣
“百花齊放,精彩紛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員池慧這樣形容地方醫改的探索,認為其豐富了醫改路徑。
當前,中國醫改正在逐步從試點探索、單向突破轉向系統配套、全面推進。報告認為,中國強有力的醫改推進機制正在逐步形成。醫改更加注重改革經驗的推廣,地方試點開花結果。這也是2016年醫改工作呈現的兩大特點。
2016年,各地從公立醫院改革、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全民醫保制度建設、藥品供應保障建設等方面對醫改進行了探索,並形成了典型的地方經驗。上海實行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福建強化醫改領導體制,浙江杭州借助資訊化改善醫療服務,江蘇鎮江引導醫療聯合體建設等改革案例,都在全國得以學習推廣。
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梁萬年談到醫改經驗的推廣時説,各地要深刻認識推廣醫改經驗的重要意義,確保改革經驗生根落地,産生實效。今後還要進一步總結各地創造的成熟經驗,及時上升為政策。
三醫聯動仍需完善
報告同時指出,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化,影響醫改進程的新老問題疊加:群眾醫療服務需求日益增長,衛生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仍比較突出;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的推進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需要進一步加強;醫藥衛生法律體系亟須健全,監管法制化和規範化亟須加強,綜合監管的手段和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認為,三醫聯動改革是解決我們看病難、看病貴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工程。“一般來説,醫療是基礎,是看病、治病的基礎,醫藥是治病的支撐,而醫保提供了導向。”
池慧表示,如今,醫改新老問題疊加,但改善的核心在於人,包括需要保障健康的人和維護健康的人。對此,報告建議,要完善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機制。建立與大健康的理念相適應的醫保管理體制;系統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合理控制醫藥費用增長;協同推進醫保制度建設與醫療服務供給側改革,進一步發揮醫保在醫改中的基礎性作用。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