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抗戰偉大勝利 鍛造英雄人民軍隊
2025-08-04 10:15:00
來源:《求是》2025/15
字號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
8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人民經過14年不屈不撓的英勇奮戰,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永載民族史冊,偉大抗戰精神光耀復興徵程。回望我們黨領導人民軍隊波瀾壯闊的抗戰歷程,總結我軍在浴血奮戰中打敗強敵、在浴火鍛造中走向強大的歷史經驗,對于我們更加堅定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前進,全力以赴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攻堅戰,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具有重大意義。
一、民族危亡歷史關頭,黨領導人民軍隊砥柱中流支撐起救亡圖存的希望,新徵程上我們必須強固根本政治優勢,鑄牢維護核心、聽黨指揮的赤膽忠誠
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九一八事變後,我們黨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我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頭,率先高舉武裝抗日旗幟,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歷史作用。七七事變後,我們黨實行正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戰略策略,領導人民軍隊開辟廣大敵後戰場,勇敢戰鬥在抗日戰爭最前線,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1945年,黨的七大勝利召開,制定了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統一和團結,為奪取抗戰偉大勝利提供了根本保證。在抗日戰爭中,我們黨始終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明確提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面對國民黨企圖控制吞並人民軍隊的陰謀和以王明為代表的右傾錯誤,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及時恢復政治委員和政治部(處)制度;適應戰爭形勢發展,建立共產黨的一元化領導體制,加強對各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民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明確提出“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學習貫徹古田會議決議和《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建設部隊。1942年開始,全軍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重點圍繞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深入開展整風運動,進行了一場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為贏得抗戰勝利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礎。
回望抗日戰爭偉大勝利,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卓越政治領導和堅定模范行動,匯聚起了全民族抗戰的歷史洪流;正是因為有了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創造了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跡。歷史昭示我們,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扭轉近代以後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歷史命運,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新徵程上,我們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入扎實學習習近平強軍思想,聚焦“鑄牢政治忠誠、打好攻堅之戰”深化教育實踐活動,強化全軍官兵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貫徹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深入推進政治整訓,緊緊扭住聽黨指揮、政治忠誠這個根本,貫通抓好整頓思想、整頓用人、整頓組織、整頓作風、整頓紀律,鍛造政治堅定、能力過硬的堅強黨組織,鍛造忠誠幹凈擔當、堪當強軍重任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堅定反腐必勝信心,堅持風腐同查同治,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軍委十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加強履職用權全方位監管,深化重點行業領域整肅治理,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扎實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加強軍史學習教育,大力弘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永葆老紅軍本色。
二、洞察復雜鬥爭形勢,黨領導人民軍隊實施正確戰略策略指引抗戰前進方向,新徵程上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創新軍事戰略指導,掌握謀戰勝戰的歷史主動
面對復雜鬥爭形勢,我們黨準確把握戰爭全局,辯證分析戰爭實力,科學判斷戰爭走勢,創造性回答了決定戰爭成敗的一係列根本性、戰略性問題。制定正確戰略指導。1937年8月召開的洛川會議,正式確定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為動員指導全國人民準備長期抗戰、爭取最後勝利指明了方向。明確“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戰略方針,領導我軍實行軍事戰略轉變。準確預見戰爭進程。針對“亡國論”和“速勝論”錯誤觀點,1938年5月,毛澤東同志發表著名的《論持久戰》,綜合分析抗日戰爭基本特點,科學預見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最後勝利屬于中國,極大鼓舞和堅定了全國軍民奪取抗戰勝利的決心信心。科學運籌戰略布局。戰略防禦階段,按照洛川會議部署,八路軍在山西四角的山區實施戰略展開,初步鞏固後向河北、山東平原地區進軍;新四軍挺進大江南北,東北抗日聯軍在極端艱苦的鬥爭環境中堅持抗戰。戰略相持階段,按照黨中央“鞏固華北,發展華中和華南”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實施戰略展開,實行“敵進我進”方針,敵後戰場逐步成為全國抗戰的主戰場。戰略反攻階段,人民軍隊在華北、華中、華南敵後戰場轉入反攻作戰,取得重大勝利。黨領導抗戰軍民堅持敵後抗戰,與正面戰場相配合,構成了對侵華日軍兩面夾擊的有利戰略態勢,發揮了獨當一面、影響全局的戰略作用,對抗日戰爭的發展進程和最後結局具有決定性意義。
回望抗日戰爭偉大勝利,我們黨敏銳把握中日民族矛盾逐漸超越國內階級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歷史大勢,提出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正確方針、政策和任務,以高瞻遠矚的戰略遠見,為奪取抗戰勝利提供了正確指導方略。歷史昭示我們,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新徵程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安全環境復雜形勢,我軍要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新要求,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深刻把握國防和軍隊建設規律、軍事鬥爭準備規律、戰爭指導規律,以科學的軍事戰略贏得軍事鬥爭主動。深刻領悟習近平強軍思想蘊含的軍事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軍事與政治、戰爭與和平、發展與安全、穩局與塑勢、威懾與實戰、人與武器等重大關係,牢牢掌握新時代人民軍隊強軍勝戰之道。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堅持積極防禦戰略思想,與時俱進創新軍事戰略指導,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特點規律,努力提高戰爭指導水平。按照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戰略安排,錨定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把精神狀態激發出來,把奮進力量凝聚起來,扭住攻堅重點,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務期必成交出歷史答卷。
三、直面日寇兇殘進攻,黨領導人民軍隊浴血奮戰譜寫以弱勝強雄渾史詩,新徵程上我們必須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錘煉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
抗日戰爭是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反動的激烈較量。我們黨領導人民軍隊英勇出徵,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誓驅日寇,以錚錚鐵骨迎戰強敵。東北抗日聯軍率先掀起武裝抗日行動並獨立奮戰,八路軍未待改編就緒即挺進抗日前線,出發前莊嚴宣誓:“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同胞,為了子孫,我們只有抗戰到底!”新四軍各支隊陸續挺進敵後展開鬥爭,成為插向華中日軍的一把尖刀。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在廣州失守後英勇開辟華南敵後戰場。英勇善戰,以靈活機動克敵制勝。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黨領導人民軍隊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發展遊擊戰爭、英勇頑強作戰。平型關大捷打破了侵華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夜襲陽明堡有力配合了友軍正面戰場作戰,蔣家河口、韋崗等多次戰鬥取得勝利,黃土嶺伏擊戰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百團大戰極大振奮了全國民心。在艱苦卓絕的反“掃蕩”、反“蠶食”、反“清鄉”鬥爭中,敵後抗戰軍民以人民戰爭的整體戰,粉碎了日軍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的企圖。向死而生,以血肉之軀護衛河山。人民軍隊不畏強暴、血戰到底,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等英雄群體,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等千千萬萬抗日將士,以血肉之軀築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鋼鐵長城。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對敵作戰12.5萬余次、殲敵171.4萬余人,收復國土104.8萬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55億,東北抗日聯軍等部獨立奮戰14年並殲滅和牽制大量日偽軍,為贏得抗戰勝利建立了不朽功勳。
2025年7月7日,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儀式暨《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開幕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圖為當日解放軍官兵參觀主題展覽。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攝
回望抗日戰爭偉大勝利,人民軍隊之所以勇敢迎戰、愈戰愈勇、越戰越強,重要原因在于這支軍隊具有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徵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徵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歷史昭示我們,戰爭不僅是物質的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必須敢于鬥爭、敢于勝利,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贏得尊嚴。新徵程上,我們要始終牢記我軍根本職能,時刻保持忘戰必危、怠戰必敗的使命憂患,加強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形勢戰備教育,解決好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當兵為什麼、練兵為什麼等根本性問題,教育激勵官兵時刻準備為祖國和人民去戰鬥。持續激發敢打必勝的戰鬥精神,在艱苦嚴格的訓練中、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在嚴峻復雜的軍事鬥爭中摔打和鍛煉部隊,砥礪官兵為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堅決鬥爭、不惜一戰的勇氣底氣膽氣,做到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緊貼作戰任務、作戰對手、作戰環境,深化戰爭和作戰問題研究,推進戰訓深度耦合,加強新質戰鬥力建設實踐探索,把戰鬥力標準牢固確立在打贏強敵對手上,隨時準備打仗、隨時能打勝仗。堅定靈活開展軍事鬥爭,加強戰略和作戰籌劃,統籌主要戰略方向和其他戰略方向軍事鬥爭準備,加強軍事力量常態化多樣化運用,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四、緊跟戰爭發展變化,黨領導人民軍隊邊戰邊建成長為奪取勝利中堅力量,新徵程上我們必須統籌推進戰建備各項任務,提升奮進一流的建設質效
抗日戰爭中,黨領導人民軍隊適應嚴酷鬥爭需要,全面加強部隊建設,創造性地實現了抓訓練、搞生產、打勝仗一體推進的良好局面。堅持邊戰鬥邊整編。全國抗戰初期,我們黨將紅軍主力改編為三個師,利用敵後日軍兵力薄弱空虛、民眾抗日情緒高昂的時機,猛烈發展主力軍;敵後抗戰進入嚴重困難階段,實行精兵政策,大批主力軍實行地方化,發展完善主力軍、地方軍和人民武裝三位一體的人民戰爭的軍事體制;為準備全面反攻作戰,迅速擴大軍隊規模數量,成為戰略反攻的重要力量。堅持邊戰鬥邊訓練。準確把握部隊規模結構變化和戰爭階段轉換,全軍在1939年春至1940年、1944年夏至1945年夏,兩次進行大規模軍事政治整訓,開展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活動,取得重大成效。各部隊堅持戰中訓、訓中戰,利用作戰間隙加強軍事訓練,有效提高了軍政素質和技戰術水平。堅持邊戰鬥邊育才。我們黨明確提出黨管幹部的原則、任人唯賢的幹部路線、德才兼備的幹部標準,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大批軍政兼優、能徵善戰的優秀幹部在戰爭中淬火成長。各抗日根據地普遍建校辦學,以抗日軍政大學為代表的一大批院校,為我軍培養了近20萬名各級各類幹部和專門技術人才。堅持邊戰鬥邊生產。各部隊依靠自己的力量,積極開展生產運動,興辦軍工企業等,有效提高了後勤保障能力。為克服嚴重物質生活困難,全軍大規模開展大生產運動,從1943年起,敵後各根據地按當時的生活水平,實現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要求。
回望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黨領導人民軍隊以一係列開創性舉措解決了戰爭條件下軍隊生存與發展、建設與打仗等重大問題,成長為奪取戰爭勝利的雄厚力量。到抗戰勝利時,主力軍和地方軍由全國抗戰開始時11萬余人發展到約132萬人,民兵達268萬余人,並建立了19塊抗日根據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徹底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歷史昭示我們,堅持邊戰邊建、戰建一體,深刻體現了軍隊建設規律與戰爭制勝規律的辯證統一,是建設強大軍隊、戰勝強大敵人的重要途徑。新徵程上,我們要堅持以戰領建、抓建為戰,強化戰建統籌,形成戰、建、備一體推進的良好局面。要把高質量發展放在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首位,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動軍事訓練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現代化後勤,實施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重大工程,建強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係,加快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全面鍛造過硬基層,實現我軍建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堅持全局統籌、係統抓建、體係治理,注重用改革創新的思路和辦法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問題,加強重大決策咨詢評估,改進戰略管理,著力構建現代軍事治理體係。堅持艱苦奮鬥、勤儉建軍,著力轉變建管模式、注重成本控制、健全標準規范、實施全程管控,提高軍事係統運行效能和國防資源使用效益,走高質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續發展路子。
五、堅持軍政軍民團結,黨領導人民軍隊依靠帶領人民群眾築起堅不可摧銅牆鐵壁,新徵程上我們必須鞏固軍民一體發展格局,厚植眾志成城的強大力量
抗日戰爭時期,黨領導人民軍隊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廣泛發動群眾、深入組織群眾、大力武裝群眾,形成了軍民同心英勇抗敵的強大力量。鮮明提出了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毛澤東同志發表《為人民服務》的著名講演,指出“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黨的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立為人民軍隊“唯一的宗旨”。這一根本宗旨的提出,為建設人民軍隊、打贏人民戰爭提供了強大政治引領和精神力量。生動上演了人民戰爭的歷史活劇。堅持戰略上集中統一指揮、戰役戰鬥上分散指揮,堅持分兵發動群眾、集中消滅敵人,廣泛開展遊擊戰爭,迫使日寇疲于奔命;村自為戰、人自為戰、無處不戰、無時不戰,讓入侵之敵陷入被動;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人民群眾的殺敵創造大顯神威,廣大敵後戰場成為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蓬勃開展了雙擁運動的偉大實踐。為密切軍政軍民關係、增強對敵鬥爭力量,黨中央及時推廣陜甘寧邊區“擁軍優抗、擁政愛民”運動的成功做法,倡導這一運動在各抗日根據地迅速開展起來,涌現出“馬定夫愛民模范連”、“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等一大批先進典型,推動根據地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這一偉大創造產生了深遠影響,已發展成為我黨我軍我國人民優良傳統和特有政治優勢。
回望抗日戰爭偉大勝利,我們黨領導人民軍隊把人民群眾充分組織起來,社會動員之廣泛,民族覺醒之深刻,戰鬥意志之頑強,必勝信念之堅定,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歷史昭示我們,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歸、民力所聚,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就能無往而不勝、無敵于天下。新徵程上,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模范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發揚密切聯係群眾的優良傳統,履行好為人民扛槍、為人民打仗的神聖職責,積極支援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勇于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以實際行動為人民造福興利,始終做人民信賴、人民擁護、人民熱愛的子弟兵。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使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把握新的時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新特點新要求,堅持平戰一體、前後方一體、軍民一體,創新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係和能力,係統提升我國應對戰略風險、維護戰略利益、實現戰略目的整體實力。大力弘揚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全面提高雙擁工作水平,鞏固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共同續寫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時代新篇。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