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增強産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推動我國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2022-08-16 08:58: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霍春輝(遼寧大學副校長、遼寧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製造業發展,強調“製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為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自2010年以來,我國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但應該清醒認識到,我國尚未完全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建設製造強國的任務依然艱巨而緊迫。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中美貿易摩擦、俄烏衝突等給全球産業鏈帶來的巨大衝擊,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問題,要求通過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來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近年來,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製造業産業鏈自主可控發展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新風險:一是我國製造業産業鏈存在“卡脖子”短板。産業基礎依然薄弱,關鍵零部件、基礎材料和重要元器件對外依存度較高。例如,目前我國的高端晶片生産力不足,加上近年來西方一些政治勢力推動搞技術封鎖、科技鴻溝、發展脫鉤,進行以阻撓他國發展、損害他國人民生活為要挾的政治操弄,導致我國在整合電路産業、通信裝備産業、工業軟體等部分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日益嚴峻。二是我國製造業産業鏈發展不穩定、不平衡。近年來,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潮流上升對我國製造業産業鏈的完整性、安全性造成較大威脅。同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導致部分加工組裝和低端製造環節出現外遷趨勢,致使我國製造業存在佔比較早較快下降、空間佈局不合理、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三是我國製造業産業鏈核心競爭力不突出。儘管我國擁有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世界製造中心”地位,但是“大而不強”“全而不優”問題仍然突出。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的發展要求也給我國産業鏈自主可控帶來巨大的轉型挑戰。因此,急需從補短板、強控制、提韌性、築優勢四個方面化解這些新問題、新風險,進一步增強我國製造業産業鏈自主可控能力。

  第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補齊産業鏈短板。創新是製造業發展的“牛鼻子”,要不斷提高産業自主創新水準,增強産業鏈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提升製造業産業基礎能力,圍繞關鍵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産業技術基礎等工業“四基”實施強基工程,加大前沿技術研發投入和關鍵“卡脖子”技術的攻關支援力度,重點對晶片、航空發動機、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技術創新進行系統佈局。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善用“揭榜挂帥”機制,以重大需求為導向,以解決問題成效為衡量標準,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加快構建以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為核心節點的製造業創新中心網路體系,通過建設一批國家級基礎研究平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高技術服務平臺等科技載體,打通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産業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形成高水準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著力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的話語權,加快實現國産替代,以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製造業領先領域為突破口,積極參與、主動謀劃産業技術標準體系建立,逐步提升“反卡脖子”能力。

  第二,培育本土“鏈主”企業,強化産業鏈控制權。企業是産業鏈的主體,企業強産業鏈才能興。要通過推動“鏈主”企業增強發展能級和頭雁作用,引領帶動産業鏈實現安全穩定運作。培育“鏈主”企業要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雙向作用。一方面,激發敢闖敢幹、勇於開拓的企業家精神,鼓勵有條件的本土“鏈主”企業整合資源組建跨國公司,通過採取並購全球製造業龍頭企業等方式提升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和對産業鏈關鍵環節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建立全方位的“鏈式服務”體系,發揮“鏈主”企業毗鄰終端消費者和背靠生産性服務産業的優勢,從供給側和需求側開展固鏈、補鏈、強鏈等專項行動,通過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等方式吸引配套企業、生産性服務企業、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集聚。鼓勵中小企業深耕細分市場,在産業鏈上下游培育一批掌握關鍵技術的“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提升産業鏈關鍵環節的産品技術含量。推動“鏈主”企業主動聯合上下游配套企業、科研院所、仲介服務機構等形成深度協同、共生發展的産業鏈生態系統,實現産業鏈各個環節可控和迭代升級。

  第三,立足雙迴圈新發展格局,提高産業鏈韌性。實現産業鏈自主可控的基礎是通過打造供需對接的迴圈流通體系,提高産業鏈抵禦風險能力。一方面,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充分利用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提高終端産品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發揮我國國土空間的戰略縱深優勢,通過推動製造業有序轉移來維護産業鏈完整性和安全性,引導産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拓展形成區域合理分工、聯動發展的産業格局。深入挖掘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在發展空間、市場潛力、勞動力和資源稟賦等方面的優勢,推動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型産業的落地、轉型與優化;發揮東部地區産業集群優勢、先發優勢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打造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先導力量。另一方面,深入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契機,破除地方保護、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打通産業鏈“堵點”。充分利用國際局勢變化的有利機遇期和戰略窗口期,加快形成“合作則共贏,對抗必雙輸”的制衡態勢。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歐盟産業鏈、供應鏈聯繫,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為支點打造區域主導型産業鏈。著力構建多層次、寬領域、高品質的國際合作鏈條,提高全球範圍內産業鏈資源配置能力。

  第四,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構築産業鏈競爭優勢。通過塑造競爭新優勢打破低端鎖定困境,是實現製造業産業鏈自主可控的必然要求。把加快數字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作為搶佔全球製造業競爭制高點的主戰場,通過推進全産業鏈數字化轉型來及時響應市場需求變化,降低因勞動成本上升、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製造業向智慧、綠色、高端、服務方向轉型。充分依託我國完備的産業體系、海量數據和豐富的應用場景資源,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智慧車間、智慧工廠。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産業鏈中佈局,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圍繞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一批區域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依託各類行業級、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助推企業“上雲”“上鏈”,促進産業鏈供需協同,降低産業鏈組織成本,提升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加快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建立數據在産業鏈中互聯互通機制。充分發揮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雙輪驅動效應,帶動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重點製造業産業鏈轉型升級,促進由生産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實現製造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