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數字技術賡續黃河文脈

2022-07-04 09:14: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論壇】

  作者:李芳(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地研究員)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它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成為世界感知中國的標誌性文化符號。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推動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和文化數字化發展。圍繞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5G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對黃河文化進行系統性保護及開發利用,是完整表達黃河文化深刻內涵的重要形式。數字技術為搭建跨越時空的黃河文化生態體系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和必要的工具支撐。運用文化物聯網、廣域資訊採集等數字技術來推動黃河文化資源的分類普查、保存保護、傳播傳承以及開發利用,有利於真正實現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打造數據中心,全時空匯聚黃河文化資源。讓世界感知中國,講好“黃河故事”,需要全域、全景式呈現黃河文化基因和歷史文脈,這凸顯出黃河文化譜係完整表達的重要性。通過建設黃河文化數據中心,展現黃河文明的自然景觀、歷史遺跡、文獻古籍、博物館文物以及曲藝民俗等各類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化,促使有關黃河文明的自然地理生態與文化資訊生態深度融合,有助於形成“物理分佈、邏輯關聯、快速連接、高效搜索、全面共用、重點整合”的黃河文化數據體系。

  完整表達黃河文化需要構建黃河文化的時空生態,從橫向上推進黃河流域各區域間的文化整合,實現沿黃九省黃河文化資源的持續匯聚和多元交融;從縱向上貫通中華文明各歷史時期的黃河文化脈絡。由於數字技術具有互通互聯、跨界融合、實時互動等特性,依託數據中心,分類採集黃河文化時空元素,形成可“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的數據資源,能夠有效推動黃河文化資源長期、穩定地匯入數據終端。將文化符號、精神標識轉化為新型“數據能源”,賦能黃河文化時空生態體系的塑造,奠定基於海量數據的文化資源數據庫,是完整表達黃河文化、系統呈現中華文脈精華的必然選擇。

  構建傳播矩陣,多維度展現黃河文化底蘊。數字化時代,讓黃河文化“活起來”,對創新文化展示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運用數字技術,面向全球搭建元素可連結、知識可共用、文化可感知的傳播矩陣,是繁榮黃河文化研究、促進多向度交互、提升黃河文化影響力的必要途徑。

  構建新型傳播矩陣首先包括知識表達媒介的創新,通過建設黃河文化知識服務平臺,以領域知識樹、文化地圖網格和知識管理等技術打造知識終端,一方面可以推動展現黃河文明的公共文化廣泛傳播;另一方面可以推動黃河文化研究的學術共同體建設,奠定黃河文化知識整理、溯源和表達的基礎。數字技術賦予黃河文化知識服務平臺以分類展示、內容檢索、虛擬體驗、研學眾創、關係表達等功能,助推實現黃河文化知識的可視化生産、數字化加工和多元化利用。

  例如,今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山西博物院以小程式的形式,推出“大河上下民族根魂”黃河文化雲展覽。這個雲展覽採用“科技+文化IP”的模式,分設“一河萬里”“一河千年”“一河安瀾”三個單元,以全新視角展現了九曲黃河的地理風貌、黃河文明的歷史傳承以及沿黃九省的風土人情,讓觀眾在“雲端”欣賞多姿多彩的黃河文化,進而增進對黃河文明、中華文明的文化自信。數字技術為激活文化生命力搭建了橋梁,助力黃河文化傳播新生態的生成,這種基於認同的文化共用模式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搭建數字引擎,高效能驅動黃河文化價值轉化。將黃河文化資源轉化為驅動高品質發展的“數據能源”,實現黃河文化的價值轉化,是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建設的“最後一公里”。在黃河文化全景呈現與多元化傳播的基礎上,釋放“數據能源”,打造以數字化載體為有力工具、以內容創造為核心的黃河文化新業態,是全面提升文化産業和文化消費效能的有力支撐。

  憑藉黃河文化資源數據中心,以文化物聯網工程建設為先導,整合數字技術成果、生産數字文化內容、開發文化數據資産,構建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數字創意、數字演藝、文化旅遊以及文創産品等關聯産業生態,鮮活展示黃河流域自然與人文景觀及建設發展成就,深度詮釋黃河文化的豐富內涵。在我國推動文化産業數字化發展的背景下,綜合應用新一代資訊技術集群,通過文化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進一步拓展黃河文化消費場景,創新黃河文化體驗新模式,以多元化的文創産品實現對黃河文化資源的再現和延伸。

  總之,以數字化賦能黃河文化資源的系統性保護和開發利用,開闢了文化創新“眾包眾創”的新路徑,讓黃河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和整理能夠快速為文化創作者所吸收,能夠多維度為大眾所感知。數字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能,讓文化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相互啟發、相互碰撞,使圍繞黃河文化的創新性成果能夠便捷地為世界人民所共用。自覺參與、自發創作、自主傳播的黃河文化新生態,將會聯通世界華人的血脈,為充分展現文化自信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