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晉冀魯豫邊區何以成為簡政模範

2021-01-23 09:50:00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1942年1月至8月,晉冀魯豫邊區認真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精心籌劃在政權系統開展了兩次簡政,取得了顯著成績,創造了“足供各抗日根據地借鏡與傚法”的簡政改革經驗。1942年9月7日《解放日報》刊登毛澤東就推進精兵簡政工作撰寫的社論《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一開篇就表揚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精兵簡政工作,“晉冀魯豫邊區的領導同志,對這項工作抓得很緊,做出了精兵簡政的模範例子”。

  緊扣中央要求,統籌推進兩大任務

  1941年12月,黨中央發出敵後抗日根據地工作的指示,提出必須普遍地實行精兵簡政,並闡述了精兵簡政的意義:精兵簡政,節省民力,是目前迫切的重要的任務。邊區黨委、政府深刻領會中央關於精兵簡政的戰略意圖,把一切為了減輕人民負擔作為首要原則,聚焦愛護、節省和培養民力,在確保完成中央下達的減少政權系統脫離生産工作人員指標的基礎上,統籌謀劃、聚力推進簡政改革和節省民力兩大中心任務。

  在作生産動員時,宣傳精兵簡政的重大意義來提振根據地群眾的生産信心。1942年2月邊區關於開展春耕運動的指示指出:春耕運動是克服今年財政經濟困難的主要關鍵之一,是實行精兵簡政政策與深入工作的具體步驟。要求各地必須來一個廣泛深入的動員,提出“努力春耕,克服困難,迎接接近勝利的兩年”等口號,同時與精兵簡政聯繫宣傳,説明今年一定減輕負擔,最低是不再增加負擔,提高與穩定群眾生産情緒。

  在村政工作簡政改革中,減少不必要的開會、站崗放哨、支差等村級政務負擔。太行區一般規定了半脫離生産的村幹部,每月耗費村級政務時間平均不得超過8日,不脫離生産的村幹部不得超過5日,群眾不得超過3日,嚴禁無事聽差、拉人到村公所服務的行為。既可節省大筆村級財力開支,更可增加農業生産勞力。

  在民兵隊伍簡政改革中,規定民兵人數不得超過當地居民百分之五,並提出“勞力與武力結合”,以儘量減少人力負擔。民兵服務時間從每月7天到10天縮減至每月不得超過2天,農暇時每月不得超過4天。民兵訓練時間全年不得超過1個月,其中冬季佔2/3,其餘為1/3,農忙時停訓。

  在安置編余人員時,盡力動員支援他們從事生産經營工作。邊區政府針對太行區簡政後的編余人員出臺支援政策,在根據地內有家庭者優先享受春耕貸款之權,並下撥5萬元為工商貸款,以貸給外來編余人員經營工商業之用。

  及時總結經驗,審時度勢深化改革

  按照中央指示和既定計劃,到1942年4月,邊區的簡政總體上結束。這次簡政重點實施兩個基本策略,第一個是裁汰駢枝機關,各層級都要減少脫離生産工作人員,黨政民等政權系統脫離生産工作人員總數不得超過全邊區居民總數的百分之一;第二個是糾正頭重腳輕,充實下層,提高幹部品質,增強工作效率。

  然而,簡政改革之後的邊區政權系統馬上遭遇了一場抗戰大考。1942年5月至6月日寇對邊區進行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輾轉“掃蕩”,特別是5月出動大量優勢兵力集中“掃蕩”根據地腹心地區太行區,邊區軍民經過堅決抗擊最終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雖然勝利了,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政權系統的工作和自身建設暴露出不少不適應反“掃蕩”戰爭新形勢的弱點。7月,邊區政府對反“掃蕩”中的各級政權系統工作表現作了深刻反省,其中也及時總結了前階段簡政經驗教訓。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實施好第二個基本策略,各級政府基本上沒有貫徹簡政的精神,依然是頭重腳輕,沒有徹底把應放下去的幹部儘量充實下層,故到戰時不得不臨時分遣幹部。

  邊區堅定徹底簡政的決心,順勢將簡政改革引向深入,組織開展第二次簡政,及時調整基本策略,以適應更加殘酷頻繁的戰爭環境,加緊準備秋季的反“掃蕩”。此次簡政率先在太行區開展起來,在8月底前結束。太行區一面認真落實“縮小上層、充實下層”的指示,一面果斷糾正第一次簡政中一些削弱縣以下獨立工作能力的改革舉措,其做法也得到邊區政府的支援和推行。

  第一次簡政在村行政區劃改革時由原先的小村制變為大村制,將六七個甚至數十個小行政村合併為大行政村。五月反“掃蕩”證明,這種改革不能適應嚴重的戰爭環境。因為敵寇“掃蕩”,以自然村為目標進行合擊清剿,而村指揮部卻都放在行政村,幹部也都集中于主村,於是戰爭一來,自然村陷於無領導的狀態,行政村也困于孤立而無法堅持。且大行政村遠近相距數十里,開會不易,妨礙了民主的發揚,各種問題也不能即時發現與解決。因此太行區在第二次簡政時又變回小村制。鋻於第一次簡政在領導體制改革時實行專署兼縣,削弱對各縣的領導作用,同時也妨害所兼縣工作之深入,利少弊多,因此在第二次簡政時取消專署兼縣方式。

  貫徹整風精神,提升政風改進效果

  1942年2月全黨整風運動展開。根據中央部署,邊區結合實際認真組織開展整風運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下大力氣整頓政風,並向各級政權系統開出了藥方:切實進行調查研究工作,領導要求研究性,開會指示要求具體性,制度組織機構要求實際性,同時要求“治病藥方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邊區黨委、政府貫徹整風精神,把正在進行的簡政改革與整頓政風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提升政風改進效果。為了推動各級克服主觀主義,養成調查研究習慣,提高調查研究的實效,徹底扭轉調查研究嚴重不足的狀況,增設邊區黨委調查研究室並明確其主要任務是組織佈置調查工作,推動各系統的調查工作,整理研究各方材料。同時借簡政改革機會加強做調查研究工作的幹部力量,要求邊區民政、教育、建設各廳各設專人做調查統計工作,與調查研究室聯繫配合。

  為了糾正各級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政風,力戒政令繁雜,保持政令暢通,提高行政效率,邊區政府借簡政時機大力改進政府工作機制,採取了一系列實質性舉措。針對命令很多、不重實際,佈告多是堂而皇之的大文、實際老百姓看不懂等機關文牘的形式主義作風,要求各級政府少下命令,命令的範圍應限于幹部任免及獎懲事項、頒布條例法令、行政區劃之變更、確定制度及制度以外之經費開支、強制執行事項等;制定重要法令政策及計劃時,應事先徵求下級意見,以期切合實際情況;一切政令、文件、佈告,應力求簡明通俗易於了解執行。針對對時間的估計不準確、無遠見、不及時等髮指示、解決問題遲慢的官僚主義作風,規定邊區政府、專署及縣應建立與加強聯合辦公制度,以便商討工作,避免遲緩與矛盾現象;邊區政府及專署對電報須在1天內答覆,一般公文限3天內答覆,須提交會議討論解決者,應儘量提到最近一次會議解決。

  實踐證明,簡政改革與整風精神顯現出聚合效應,形成了政風新氣象。1942年9月1日邊區黨委在給中央的簡政工作報告中也總結了政風改進的成效:“簡政後在領導上表現了新的精神,幹部開始注意了解民困,體貼民情,有了計算精神,對了解具體情況有了新的啟發,工作效率也有些提高,制度嚴格起來,工作與生活都緊張,戰鬥化也有進步”。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