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有的放矢: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就業

2020-09-11 09: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續的辦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加強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精準對接,穩崗拓崗,支援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儘快復工,提升帶貧能力,利用公益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業機會。”我們要努力為貧困人口提供穩定就業機會,幫助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實現自我價值、創造社會價值,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組織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勞務輸出是貧困人口解決就業問題、擺脫貧困的重要手段。要深入基層村社和農戶,開展“送政策、送資訊、送技能、送崗位”等活動,把各項政策和培訓計劃、崗位需求等資訊送到群眾家門口,做好有組織勞務輸出。同時為跨省務工的農村貧困人口提供政策、資訊、技能、崗位等服務和交通補助,擴大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的規模。比如,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最近3年每年平均輸出勞動力50萬人左右,其中有組織外出務工約佔七成,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該州貧困群眾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方式,每人平均年勞務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實現了“輸出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促進就業扶貧與産業發展相結合。推進就業扶貧,一定要與産業發展相結合,為就業扶貧奠定堅實基礎。一方面,努力把扶貧車間培育成為産業和就業扶貧的企業,推動扶貧企業形成産業鏈,促進勞動密集型産業向貧困地區梯度轉移,為貧困地區開展就業扶貧注入新動力。另一方面,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建設,推動創業帶動就業脫貧。例如,貴州省正安縣曾經是農村勞動力輸出縣,後來在政府支援下建立了返鄉農民工吉他産業園,現在已經成為重要的吉他産地,極大促進了農村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和脫貧。

  推進農業産業扶貧。農業産業扶貧是促進農民增收、穩定農民就業的重要途徑。應加快推進農業産業組織化,探索建立大企業支撐帶動的産業發展格局,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鼓勵、引導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引領探索形成“公司+農戶”“萬企幫萬村”等精準扶貧模式,穩定農産品産量和農民收入預期;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形成“合作社+農戶”模式,有效匯聚農戶力量;以電商發展為基礎形成“網際網路+農戶”模式,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促進農民參與産業分工、提高勞動生産率,實現農村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就業和增收。

  加強貧困勞動力職業教育培訓。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職業教育培訓是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就業脫貧的重要方式。調研發現,一些貧困戶之所以發展動力不足,缺乏職業技能是第一位的原因。堅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關鍵是讓貧困家庭孩子接受更多教育,讓貧困勞動力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一方面,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能培訓,努力把農民培養成為合格産業工人、市場經營者,推動貧困勞動力向技能型、穩定就業型勞動力轉變。另一方面,關注就業重點群體,包括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並聚焦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加大貧困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貧工作力度。

  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特別是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除了社會保障兜底,還應採取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方式,比如在農村開發保潔、綠化、管水、護林、護草、治安、護路、扶殘助弱等公共服務崗位,讓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這不僅能有效解決貧困勞動力脫貧問題,促進他們融入社會,而且有利於其後代健康成長,避免貧困代際傳遞。

  (作者為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1日 09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