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經濟特區如何“特”下去
專家認為,應繼續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試驗平臺,在更高水準對外開放中實現高品質發展
40年後再出發,經濟特區如何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新發展中繼續承擔使命擔當?如何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走在前列,為其他城市、區域發揮示範引領作用?8月31日,在“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網路主題宣傳活動總結座談會上,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何建華認為,經濟特區應繼續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試驗平臺,改革開放的開拓者、實干家,在更高水準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
▲ 8月31日,在“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網路主題宣傳活動總結座談會上,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何建華指出新時代經濟特區目標更高、使命更強、責任更大。
目標更高使命更強責任更大
40年前,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成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海南成為最大的經濟特區;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在新疆的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一路走來,經濟特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
“興辦經濟特區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先富起來的經濟特區某種意義上已超越經濟的範疇,進入了創新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新階段新境界。”何建華説,新時代經濟特區的歷史使命並沒有終結,而是站在再出發新起點上,目標更高、使命更強、責任更大。
在促進自身發展上,經濟特區應當在螺旋形上升的更高層面上改革開放再出發,著力實現高品質發展。
“當下經濟特區與內地一些城市都面臨共同發展難題,包括資源套利型、投資拉動型、規模擴張型、人口紅利型、債務資本型等模式,已不可能再獲得高速發展時期的豐厚紅利,這就要求經濟特區切實轉變發展模式,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自身高品質發展。”何建華舉例,比如深圳,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未來的發展被賦予更重更大的光榮使命——“三步走”目標已明確: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五大戰略”主攻方向已把準:建設高品質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五個率先”施工圖已繪就:率先建設體現高品質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率先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率先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用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
他談道,深圳經濟特區創建40年來,從邊陲小鄉鎮走向新移民集聚的魅力之城;從傳統小漁村走向無數創業者夢想的動力之城;從昔日“逃港地”走向年輕人嚮往的活力之城;從單一農耕産業結構走向工業文明“灣區經濟”的創新力之城;從封閉落後的自然經濟社會形態走向躋身世界第一城市方陣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從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經濟特區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這就是在螺旋形上升基礎上的新攀登。其他經濟特區也都在謀劃著“十四五”期間新發展藍圖,會促進自身高品質發展再上新臺階。
進入新時代,已屆“不惑之年”的經濟特區成為多個國家發展戰略使命任務疊加承載區域,將擔負起新的、更高要求的國家使命。比如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新疆喀什與霍爾果斯推進西部開放,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促進香港、澳門“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等,都與經濟特區直接攸關。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應當進行深入的理論解讀;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一樣,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超越中低端、同質化,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制度創新、服務業開放、産業創新等一系列舉措,值得關注研究。
何建華認為,“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一大創舉,其本質特徵就是對外開放,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何建華説,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中,經濟特區應當繼續成為排頭兵。比如深圳,要站高望遠,從“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高度,切實發揮好前海“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功能定位,促進深港合作,更好服務香港繁榮穩定發展。香港是“超級聯繫人”,深圳及其前海與香港深度合作,是在新一輪全球化中的重要抓手與實現路徑。
未來應當做到“六個堅持”
“經濟特區發展的現狀,具備了推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物質基礎與精神力量,應當在這方面先行先試,提供示範。”在經濟特區未來發展中,何建華認為應當做到“六個堅持”。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最強法寶、最強武器,不斷鞏固黨在經濟特區各項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努力打造向世界彰顯中國共産黨先進性、純潔性、戰鬥性的“精彩樣板”。
第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時代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創新發展的方向只有一個,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一條,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開放發展成效的標準,讓改革開放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第四,堅持新發展理念,率先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合理配置資源稟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經濟密度論英雄、以發展效益論英雄、以環境品質論英雄,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第五,堅持改革開放,繼續以“殺出一條血路”的氣魄“走出一條新路”。新時代經濟特區發展,應當繼續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試驗平臺,改革開放的開拓者、實干家。既立足國內,充分運用資源、市場、制度等優勢,又重視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更高水準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
第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增強核心引擎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新動力。著力在原創性技術、引領性創意設計以及國際化創新服務上下功夫,營造一流創新生態,著力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實現産業基礎轉型升級高級化,按照現代化分工、高科技支撐、大生産需求實現産業鏈現代化,全面增強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