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化危為機能力 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深刻理解、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論述精神,就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積極促變,提升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的能力,保持只爭朝夕、盡銳出戰的狀態,奮力實現經濟發展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努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釋放我國發展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的戰略舉措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也帶來較大衝擊。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是應對當前複雜局勢的科學思維,是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的戰略舉措。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我們黨是誕生於憂患、成長于憂患、壯大於憂患的政黨。黨的歷史也是一部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不懈鬥爭史。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從來都是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砥礪前行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順應時代前進潮流,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以短暫的經濟代價換取化險為夷的戰略主動,不斷釋放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就是一個有力證明。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發展前景向好,但也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危和機同生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困難和成績相伴相隨,困難越大,戰勝困難後取得的成績也越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危”和“機”的辯證關係,指引我們統籌好與快、把握穩和進,充分發揮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和優勢,推動疫情防控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推動中國經濟展現出讓人驚嘆、令人鼓舞的發展趨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之所以能夠有力推進,根本原因是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發揮了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越是形勢複雜,越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堅定不移聽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號令;越是爬坡過坎,越要善於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衝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保持“草搖葉響知鹿過”的思想敏銳、強化“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戰略定力、砥礪“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鬥爭精神,中國這艘巨輪就一定能在應對危機變局中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把握髮展大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
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必須科學分析形勢、把握髮展大勢,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積極引導全社會特別是各類市場主體增強信心,鞏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
守住“保”的底線,實現以保促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六保”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保證。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是影響經濟前景的主要因素,越是不確定性增加,“保”的意義就越大。保住了就業、基本民生和市場主體,就能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為此,安徽加大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力度。優先保居民就業,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開展穩就業專項行動,推進貧困地區農民工在就業地穩崗就業。今年1—5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8.1萬人。堅決保基本民生,深入實施33項民生工程,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持續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我們聚焦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皖北地區、沿淮行蓄洪區等深度貧困地區,緊盯未脫貧戶、脫貧監測戶、邊緣易致貧戶和“老少病殘孤”困難群體“三戶一體”,深入開展“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探索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方法路徑,脫貧攻堅實現歷史性突破,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重點保市場主體,建立資金直接惠企利民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實施“大帶小、上下游、産供銷”企業協同聯保,發展直播經濟、地攤經濟、小店經濟、夜市經濟,開展減稅、減費、減息、減租、減支行動,前4個月累計減稅降費274億元。
築牢“穩”的基礎,實現穩中求進。“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穩住經濟基本盤,實現穩中求進,就能渡過難關、化危為機。為此,要突出“兩新一重”擴大有效投資,聚焦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點領域,謀劃啟動一批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大項目好項目。今年安徽已建成5G基站1萬多個;相繼建成運營杭黃鐵路、商合杭高鐵,成為全國第二個實現市市通高鐵的省份。統籌“線上線下”,推動消費回升,鼓勵大宗消費、線上消費、健康消費、農村消費,支援生活性服務業恢復發展,開展“皖美購物季”、發放消費券等促銷活動,做好生豬穩産保供工作。聯通“國際國內”,開拓市場空間,深化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務實合作,提升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中歐班列等開放平臺功能,精心籌備江淮線上經濟合作論壇暨“六百對接”活動,支援適銷對路出口商品開拓國內市場。
保持“進”的態勢,實現以進謀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穩’和‘保’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在“穩”和“保”的基礎上積極進取,要靠創新來有效對衝外部不確定性。一是著眼“科技創新”打造策源地。依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濱湖科學城“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和省實驗室、省技術創新中心“一室一中心”分平臺,健全國家實驗室服務保障機制,加快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和能源、人工智慧、大健康、環境等研究院建設,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推進全省科技資源全面“上雲”。二是著眼“産業創新”培育增長點。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智慧製造、現代家電、新材料、節能環保、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文化旅遊等新興産業,開工一批有帶動力的重大項目,引進、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重大企業,建設一批支柱性、主導型新基建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重大基地,打造一批穩定性強、競爭力強的重大産業,佈局一批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探索建立“新基建+新産業”融合發展模式,開展強鏈、延鏈、補鏈“三大行動”,今年5月份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14.5%。三是著眼“格局創新”推進一體化,堅持上海龍頭帶動,攜手蘇浙、揚皖所長,大力推動“一嶺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産業集中合作區、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各類省際産業合作園區、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G60科創走廊“三區一體一廊”建設。今年以來,滬蘇浙來皖投資在建億元以上項目1600多個、實際到位資金1700多億元。
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努力於變局中開新局
努力於變局中開新局,需要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在支援市場主體發展、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出管用舉措,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以敢為天下先的闖勁“強改革”,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的活力。要大力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全力推進與“六穩”“六保”直接相關的改革舉措,紮實推進能夠補齊發展短板、應對風險挑戰的改革舉措,統籌推進事關長遠發展的改革舉措,努力把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充分釋放出來。堅定不移把黨中央部署的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好,抓住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擴大國內需求、穩定産業鏈供應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擴大對外開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重要方面,大力深化事關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
以抓鐵有痕的韌勁“優服務”,著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競爭力。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開展“四送一服”專項行動,大力推動“皖事通辦”全面接入長三角“一網通辦”。堅決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各類障礙和隱性壁壘,切實消除在準入許可、經營運作、招投標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努力把安徽建設成為全國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的省份之一。
以逢山開路的幹勁“勇擔當”,著力掀起幹事創業熱潮。推動幹部保持良好精神狀態,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樹正選人用人風向標,完善有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在嚴峻鬥爭實踐、破解“兩難”“多難”問題中考察識別幹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大力營造改革創新、擔當作為的良好氛圍,讓吃苦的人吃香、讓實幹的人實惠、讓有為的人有位。
(作者為中共安徽省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1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