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 更好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
人民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 萬鵬)“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6月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誌發表了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
“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于飛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精神,必須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通過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來實現更好地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的根本目的。
以人民為中心是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宣傳教育的核心。于飛告訴記者,民法典是人民的權利法,是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文章強調,要“闡釋好民法典關於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産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以上六個分句,精要地概括了民法典七編的內容。民法典通篇圍繞著人民的權利來展開:堅持主體平等指向總則編,宣示民事主體在享有權利的法律資格上一律平等;保護財産權利指向物權編,強調各類不同民事主體的財産權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便利交易流轉指向合同編,規定法律對交易繁榮的促進和對主體在交易中所獲利益的肯認;維護人格尊嚴指向人格權編,揭示法律對人之所以為人的主體性要素提供的保障;促進家庭和諧指向婚姻家庭及繼承編,表達法律對家庭秩序的重視和對人在家庭中的身份權的維繫;追究侵權責任指向侵權責任編,展現民事主體受到權利侵害後所能獲得的法律救濟。以上民法典七編的內容以權利為軸心展開,寫滿了民事主體能夠享有的權利類型、取得權利的方法、行使權利的方式和權利受到侵害的保護手段。“民法典的頒布是人民權利的體系化表達,民法典的實施是人民權利的體系化保障。”于飛説。
法與時轉則治是加強民事立法工作的要害。于飛對記者説,民法典的頒布並不意味著我國民事立法工作的結束,只是意味著民事立法工作在“螺旋式”上升過程中的一個新開始。一方面,民法典需要許多與之相配套的民事特別法律、法規、法律解釋和司法解釋,我們需要這些規範性文件與民法典一起發揮體系性效應,才能把民法典的治理效果充分展現出來。另一方面,民法典頒布猶如嬰兒初生,還需要與時代及社會一同長大成熟,在社會發展中不斷充實和發展自己,才能成材成棟。于飛説,如果民法典在頒布之後陷入僵化保守和固步自封,就無法應對新科技、新産業、新業態和人們新的行為方式所提出的眾多新情況、新問題,民法典就會逐漸與時代脫節,無法有效回應人民的需求,最終會被人民所拋棄。他指出,法與時轉則治,要求我們隨著時代與時事的變化來發展我們的法律制度,民法典也不例外。這是我們必須尊重的法治規律。
公正執法、公正司法是加強民法典執法司法活動的準繩。于飛談到,把民法典從紙面上的法變成社會中的“活法”,依靠的是執行活動和司法活動。他表示,公正是執法及司法活動的根本要求和操作準繩。對各級政府而言,要把民法典的有效實施作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尺規,不得違背法律法規隨意作出減損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同時還要努力創造民事主體實現其民事權利的更好條件和更強保障。對各級司法機關來説,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準和效率,加強民事司法工作,提高辦案品質和司法公信力,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于飛對記者強調,公開公平公正的執法和司法,是使民法典獲得權威並持久維護這種權威的根本保障。
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裏是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的根本。“人民的法典首先應當讓人民了解,然後才能談得上人民對法典的主動運用。”于飛指出,民法典共7編1260條、10萬多字,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複雜的一部法律,人民了解起來並不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民法典普法工作才更加有意義和價值。于飛談到,我們應當動員法律理論界、實務界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群策群力地投入到民法典普法工作中去,把民法典送到工廠社區,送入田間地頭,送到人民群眾的身邊,送到人民群眾心裏,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範,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人民群眾在了解法典基礎上信賴民法典,並且在遇到法律問題時能夠運用民法典,是民法典有效實施的群眾基礎。”于飛對記者説。
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是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的目的。于飛談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法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日新月異的民法實踐相比還不完全適應。民事生活、經濟生活是社會中發展變化最快的領域,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基因編輯等新科技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對世界的理解,人格尊嚴保護、隱私保護、個人資訊保護等不斷高漲的權益保護需求要求理論做出妥當的回應,以上都需要民法理論為民法典的規則體系大廈建立穩固可靠的正當性基礎。民法理論的發展,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要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要充分汲取人類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在以上基礎上,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民法典的有效實施和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堅強的理論支撐。
民法典實施水準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于飛告訴記者,民法典是人民的法典,是人民權利的宣言書,各級黨和國家機關應當努力貫徹黨中央的要求,通過切實實施民法典,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更好地履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