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者説:鄉村振興,關鍵是發展鄉村生産力
鄉村振興,關鍵要發展鄉村生産力。發展鄉村生産力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把不動的土地變成活資産。
全局謀事,貴在直面問題。四川巴州地處秦巴山區,屬革命老區、邊遠貧困山區,傳統“打工經濟”特徵明顯,每年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人走地荒、在家農戶增收渠道單一的問題十分突出。如何把農村土地資源用好,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轉型、實現鄉村整體脫貧和振興?我們通過疊加實施增減掛鉤、土地整治、避險搬遷三大國土項目,破解“新居怎麼建、産業怎麼興、人往哪搬、錢從哪兒來”的問題,走出了盤活土地資源脫貧攻堅的新路子,讓沉睡已久的鄉村逐步甦醒。
明確所有權,讓集體有凈資産,是巴州土地制度改革的第一步。2014年以來,我們依託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試點,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同步推進農村産權“多權同確”,土地、林地等11類産權得到明確,價值6.7億元的農業資産全部確權給村集體經濟組織。就怎麼發揮這些合法憑證作用、體現所有權價值,全區行政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如,曾口鎮秧田溝村通過組建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將以土地為主的相關集體所有權與財政扶貧資金打捆發展水産養殖産業,在短時間內實現集體經濟凈增長。去年底,全區集體經濟“空殼村”的問題基本解決。
鄉村振興最基本的標誌是“有人氣”,這有賴於産業興旺。鄉村産業的基點仍然在“農”,基本出路是土地適度集中規模經營,這必然涉及土地流轉。農民靠地而生,大多數農民擔心土地流轉後可能“失地”。如何打消農民顧慮?我們抓住穩定土地承包權、平等保護經營權這個關鍵,通過確實權、頒鐵證讓農民享有資産權利,為農民就地轉産轉業或多种經營、打通工商資本上山下鄉通道提供保障。近年來,巴州區流轉土地達21萬畝,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基地)19個、農産品加工基地35個,結合鄉村旅遊産業發展,鄉村産業生態鏈不斷完善,帶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巴州鄉村改變了有新房無新村的局面。
農業産業發展融資難,是擴大土地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面臨的現實問題。我們從放活土地經營權入手,自2015年起就創新頒發土地流轉經營權證等一系列權證。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後,統一建立了評估體系、登記平臺、交易市場和風控機制,與農商銀行等銀行金融機構合作設立專項基金,推動土地經營權在市場可交易、銀行可貸款。到去年底,共向200余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3.5億元,財政貼息260余萬元,推動農業總産值同比增長6.85%。
為了順應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下一步,我們將著眼城鄉融合發展,銳意改革創新,除了進一步做好土地文章外,還將在鄉村人才培育、基層治理創新、城鄉民生共用等方面下功夫,奮力書寫好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巴州篇章。
(作者為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4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