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係 實現美麗中國願景

2019-02-14 15:49: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2019年第3期發表的署名文章《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站在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高度係統回答了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實踐問題,從五個方面對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係做了部署。

  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係。文化具有涵養、熏陶、滋潤、教化、感召等作用。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體係的精神靈魂,其核心是生態價值觀念。生態文化體係包括倡導生態利益最大化的生態理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意識,天地人和諧統一的生態思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價值觀念,熱愛自然、珍愛生命、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生態倫理,懂得並欣賞大自然美麗的生態審美趣味等。

  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係。生態經濟體係是生態文明體係的物質基礎。以生態思維為指導促進產業與生態的融合,構建尊重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經濟體係。生態經濟是環保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可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經濟體係的必然要求,是從源頭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要嚴格遵循綠色、循環、低碳的發展原則,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和低碳環保產業;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係,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生產技術體係;倡導生態設計,推進工業綠色化,大力發展綠色制造業,發展節能低碳環保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金融和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生態產業。

  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係。目標責任體係是生態文明體係的價值導向,科學的目標責任體係可引導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實效。要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責任體係,制訂具體明確的責任清單,把責任分解落實到位;完善評價考核體係,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評價考核體係,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係、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加快生態文明法規建設,加大法律執行力度,使落實目標責任成為常態,用科學嚴密、係統完善的法律制度體係為改善生態環境保駕護航,用最嚴格的法律制度護藍增綠。

  以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係。制度體係是生態文明體係的根本制度保障。社會行為是制度安排的結果,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制度體係支撐。要建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使所有權人權益得到落實和有效實現;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用途管制制度,合理引導、規范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行為;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科學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用于領導幹部的離任審計;建立排污許可證制度,對污染源和污染物進行有效控制;建立排污總量控制制度,有效降低環境壓力;建立區域聯防聯動機制,提升環境治理整體水平;建立環保督察制度,解決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問題。

  以生態係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係。生態安全體係是生態文明體係的自然基礎,生態安全才有社會安全。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係統保護修復工程,提升自然生態係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在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劃定並嚴守生態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建立生態補償政策,使生態產品提供區域和個人得到合理補償;建立監測預警體係,提高生態環境質量預防和污染預警水平,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

  建設美麗中國是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的文明形態轉型,需要包括上述五大體係在內的生態文明體係架構支撐,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闡述的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意義重大而深遠。

[責任編輯:楊永青]